【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利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天然落差,截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材料二:引水隧洞沿线剖面示意图(东雅砻江与西雅砻江之间即为锦屏山)。
(1)指出修建引水隧洞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说明原因。
(2)该区域易发生地质灾害,请说出防治的措施。
下表是“1999年江苏和宁夏用水比较”和“中国和美国用水比较”,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省区 |
人均GDP (万元) |
人均用水量 (m3/人) ![]() |
万元GDP用水(m3/万元) |
亩均用水 (m3/亩) |
人均生活用水(L/日)![]() |
万元工业产值用水(m3/万元) |
|
城镇生活 |
农村 生活 |
||||||
江苏 |
1.07 |
610 |
570 |
446 |
293 |
109![]() |
101 |
宁夏 |
0.45 |
1780 |
4000 |
1352 |
167 |
33 |
195 |
国家 |
总用水量 (亿m3) |
每万美元GDPS工矿业(不含热电厂)用水量(m3/万美元) |
灌溉面积 (万公顷) |
每公顷耕地灌溉用水(亿m3/公顷) |
城镇居民日均用水量(L) |
中国 |
5651 |
2370 |
4500 |
8000 |
220 |
美国 |
5555 |
256 |
3790 |
3200 |
382 |
注:中国为1997年数据,美国为1995年数据
1.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与美国相比,我国每公顷耕地灌溉耗水量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预测,未来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请谈谈我国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读我国南水北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比较,工程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调水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水质由优变劣依次是____________;现有条件由好到差依次是____________。
2.东线和中线主要解决我国____________地区缺水的问题;西线主要解决我国____________地区缺水的问题。
3.我国北方______季节缺水,长江______季节最适宜调水。采取__________决长江调水和北方需水之间的季节差异。
读“丹麦凯隆堡工业生态园的系统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以下工业生产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代号填写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上,使系统成立。
炼油厂的副产品和废弃物有:
A.硫 | B.余热 | C.燃料气 火电厂的副产品和废弃物有: |
D.冷却水 E.蒸汽 F.粉煤灰 G.除尘渣(石膏) H.余热 |
2.该工业园中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该工业园的运作,充分体现了经济的__________发展原则。
3.通过这种“从副产品到原料”的转换,不仅减少了__________,还产生了__________效益,形成了__________发展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良性循环。
4.从丹麦凯隆堡工业生态园的事例中可以分析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下两图分别是“晋煤外运图”和山西省某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一个工业“生态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其东侧为________山脉。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煤炭外运铁路干线名称是________。
2.煤炭开采过程中容易引发________地质问题,造成________污染和________污染。
3.山西省日益重视煤炭的加工转换,将部分输煤变为输电,这种做法对山西省来说,有何利弊?
4.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中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分析表中的统计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钟表 |
77.5 |
小轿车 |
48.5 |
录像机 |
83.1 |
钢 |
20.7 |
计算机 |
48.0 |
船舶 |
77.3 |
照相机 |
79.8 |
车床 |
31.1 |
电视机 |
34.6 |
尿素 |
27.3 |
摩托车 |
55.6 |
汽车轮胎 |
24.8 |
1.日本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
①资源特点:__________________;②市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③交通特点:__________________;④科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_________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4.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是_________;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_______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应进行“_________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