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理解
【甲】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予尝古仁人之心                     ⑵吾谁与
⑶臣曰不如爱尺縠也                   ⑷于是士五人任官
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

善:擅长

B.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C.尔安敢轻吾射

安:怎么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尝射于家圃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其真无马邪(《马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以钱覆其口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睨之”“但微颔之”,写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术不屑一顾,陈尧咨因此不满。

B.“取”“置”“覆”“酌”等一系列动词,写出卖油翁倒油动作一气呵成,非常娴熟。

C.传神的对话描写是突出的写作特色之一,文章通过对话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D.在作者笔下,陈尧咨傲慢不逊,卖油翁内敛沉稳,人物形象生动,性格特征鲜明。

文言文阅读。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三十年不辍

辍:收拾

B.众人异之

异:认为……奇怪

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假:借

D.凡有欲染皂者

皂:黑色

(2)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D.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C.子瞻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

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

【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发闾左戍渔阳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③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为坛而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①死则举大名耳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①据咸阳,以令诸侯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

(5)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②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③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④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⑤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⑥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共买食之  

④饮酒但饮湿  

(2)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诶。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 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注1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极潇湘

极:到达

B.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春和景明

景:景色

D.沙鸥翔集

集:停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渐望渐高;乃明星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蒙乃始就学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