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公民的成熟度
乐 朋
①十多年前有家制鞋厂,因给小平同志做布鞋得到老人家的赞扬,就在厂区特意高挂硕大的一只同款布鞋,供人瞻仰,并示荣耀。杂文家宋志坚著文批评此举,发出“请高举旗帜,不要高举鞋子”的呐喊!当时我曾觉得,这家鞋厂的领导有邀宠之嫌,公民意识太差。
②想不到,类似一幕去年底又重演。外出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中午乘便到庆丰餐馆“排队买包子”,自个儿端盘子,还做了“光盘族”。这条新闻一经传媒发布,刹时引来轰动。之后几天,不少人专程前往该店吃“总书记套餐”,而餐馆老板也把习近平同志用过的盘子、坐过的桌子,都收藏了起来。我忍不住叹息,中国的公民还不成熟。
③这种不成熟凸显为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仍不敢平视。他们习惯于仰视,把领导看得高高在上,神圣无比,缺乏一颗平常心。
④领导也是人,是与我们一样的人,一样要吃喝拉撒,一样要着衣穿鞋。所不同的,是他们肩负重任,身居高级领导职务,仅此而已。可不少公民总有意无意地仰视领导,对其一举一动,怀有神秘的好奇心,盲目追捧。例如,跟领导握了一次手,就会激动半天,舍不得洗手;领导用过的餐具、穿过的鞋子,都视同圣物,当宝贝疙瘩般炫耀于人。他们没有“公民的自豪感,刚直不阿的公民气概”。
⑤这不是对领导不敬。我只是想说,对领导的尊敬,须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公民意识上。我很赞赏习总书记的平民风格。他亲近民众、自己排队买包子,不要特供、不坐包厢,像百姓一样用餐,体现了践行群众路线,发扬了朴素节俭的好作风。我为此而尊敬他,但不赞成媒体、商家的炒作,更反对在包子、盘子、桌子上大做文章。因为那样会助长个人崇拜的不良风气,是一种低级趣味。再说了,领导本就不该高高在上、神神秘秘、特权多多、远离民众。公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再大也是公仆。在仆人面前,主人的公民平视领导,乃天经地义!我们毋需像阿Q似的见官就下跪,自轻自贱,自我矮化!
⑥社会常识表明,有怎样的公民便有怎样的国家,有怎样的公民便只能有怎样的国家。胡适说过,“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又说,“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高举鞋子、包子、盘子,而又津津乐道、扬扬自得,只能说明还不配称合格、成熟的公民。
⑦公民的成熟度,是检验社会进步的标尺。一个成熟的公民,既能履行好应尽的法定义务,又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利,善于在法律框架内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相反,不成熟的公民,要么把命运寄托于青天大老爷,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逆来顺受,要么走向极端,过激闹事,把自己推向违法的边缘。而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恰恰是国家政治文明的基石。公民不成熟或成熟度差,就很难真正建成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文明的国家。我们现在真的很需要一场公民思想文化的启蒙,把公民教育落到实处,而且得从娃娃抓起。
⑧什么时候我们的公民、企业、媒体都能以平常心看待领导,都能平视最高领导了,那就可以说,我们的社会转型成功了。古语云:“桃李花实,累累日息,长大成熟,甘美可食。”桃李如此,社会亦然。在此,我仿宋志坚再次疾呼:请高举民主法治的旗帜,不要高举包子、盘子、桌子!
《杂文月刊 》2014年4期 
作者对习总书记“排队买包子”并做“光盘族”有何看法?请简要概括。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请结合文本,说一说如何才能提高公民的成熟度?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二“5年高考”部分)
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事后的记忆是模模糊糊的,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选自任林举《岳桦》,有删节)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梦》(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基础:整合·点拨”部分)
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
(《壶口的黄河》选段)
怎样理解画线句“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节选自鲁迅《忆刘半农君》)
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