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根玉米
陈永林
那年皖北一带大旱,那可是百年未遇的大旱,老天爷六个月没下过一滴雨,河床干裂成一块块的。田地里看不到一点绿色,到处扬着飞尘,整个世界在白晃晃的毒日下淡成一片模糊。
荡在蛤蟆村人的头顶上死亡的气息稠得像雾。吃尸的乌鸦像云一样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乌鸦血红色的嘎叫声让村人的目光变得青紫。
村长敲响了村头古槐树下的钟,干裂的钟声如玻璃一样在村人的心上划过。
村人都来到槐树下。
往年绿意葱茂的槐树如今光秃秃的,槐树叶子早让村人吃光了,但槐树又冒出淡淡的绿。村长看着或坐或躺在槐树下零乱一片的村人,眼里就酸辣了。村长把酸辣咽回肚里去,说,我们不能等死,蛤蟆村不能绝,还是去外逃荒吧,熬过这荒景,就回。村长的话让村人的脸灰黑一片。
第三天,就有拖儿带女的村人拿着棍端着碗出了村。他们走得很慢很慢,两条腿似有千斤重,挪不开。女人的嘶哭声震得头项上的槐树枝摇摇晃晃。男人不哭,紫黑色的泪水汪洋了他们凄凉的脸。
几天后,村里的房子大都空了。没走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土根和槐花不属于老弱病残却没走。槐花已怀了六个月身孕,土根说,赤地千里,往哪儿走?死在外面还不如死在家里。
但根本弄不到东西吃,土根只能吃红土,把那红土晒干,捏成粉,然后配一点晒干的槐叶、野草,煮成糊,闭了眼睛往肚里灌。吃了三天,土根拉不出来,肚子却涨得痛极。槐花说,再也不能吃红土了,吃多了会涨死。土根说,吃什么呢?能吃的树叶已吃完了,野草也吃完了……有了,树皮可以吃。土根就拿了刀剥槐树皮。
这样又熬过了一个月。
槐花说,再熬不下去了,你别管我,还是走吧。走了,或许可以活下来。槐花说这话时,泪水血淋淋地汪在眼里。“我们死也要死在一起”,土根把槐花揽进怀里说,泪水也一滴一滴地砸在槐花头上。槐花说,可怜了肚里的娃儿,他还未看一看这天、这地、这山、这水,也未看我们一眼,就……
槐花青一块紫一块的哭声牛鞭一样抽打着土根的心。土根求道,别哭了,别哭了,我的心在滴血呢。土根劝槐花别哭,自己却哭了。后来两人索性抱成一团,哭了个天昏地暗。
这时传来踢门声,土根忙抹了泪,开了门,进来的是村长。村长说,你们吃了啥好吃的东西,还有精神哭?
土根看到村长手里拿着一根玉米,土根的目光就绿了,绿色的涎水也淌下来了。村长说,这玉米是给你的。原本我留着做种子,唉,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村里没走的人每户给一根。土根接过玉米,恨不得一口吃了。但土根把涎水又吞回肚里了,他一口也没舍得吃。槐花说,不到真饿死的份上,我们不吃这个玉米。
十几天又熬过去了。
土根说,留在村里的人只剩下我们俩人了,我们也要死了,还是把那根玉米煮了吧。槐花说,我就煮了。槐花从罐里拿出那根玉米,玉米的香味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一点缝隙也没有,土根贪婪地吸着这香味。土根说,这样死了也值。槐花说,我去外面看看有没有一点野菜野草什么的。槐花说着出了门。槐花并没有去寻野菜野草,槐花只是想把那整根玉米让给土根吃。或许土根吃了那根玉米,能多熬两天,到时一下雨,满山的野菜野草不就出土了?槐叶不就长出来了?那土根不就可以活下来了?槐花这样想着,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此时的土根也这样想。
土根也出了门,也纵身跳进了村头的那口枯井。
第二天就下雨了,瓢泼样的大雨一连下了两天两夜,土根那茅草屋也倒了。
后来,出外逃荒的村人断断续续回蛤蟆村了。蛤蟆村原来有五十多户人家,经过这次干旱,现在只剩下八户了。
那八户人回村后才发现他们没种子了,都叹着气说,这是天意,蛤蟆村命该绝。有人说.再在村人家里找找,算不定能找到种子。
就有村人在土根倒塌的房子里发现了几株玉米苗。
一声欢呼,所有的村人都来了。都围着玉米苗跪下了,亮晃晃的泪水掩盖不了他们的激动。蛤蟆村有救了,蛤蟆村有救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如黄灿灿的日头一样,落满了村里的沟沟壑壑。
他们又都抱成一团疯了样的大哭。
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
(摘自《当代小小说集萃》,有删改)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蛤蟆村除了老弱病残以外的村民在前所未有的旱灾面前都出去逃荒了,而土根夫妇最终没有逃荒的根本原因是对家乡眷恋深沉。 |
B.本文对村长形象的塑造不多费笔墨,寥寥数语之下,一个善良、负责甚至带有点苦中作乐幽默感的村长形象跃然纸上。 |
C.本文语言独具特点:一方面是符合人物形象的带有口语性质的通俗语言,另一方面是作者叙述时凝练精致的文学性语言。 |
D.“白汪汪的哭声把头顶上的日头都震得一摇一晃”,抒发了村人绝处逢生喜极而泣的情感,以此作结戛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让读者具有想象空间的“留白”式结尾。 |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和对比等艺术手法,叙述了一个情节跌宕、感人至深的故事,叙事手法打破常规,新颖独特;主题具有教益作用。请简述小说前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土根夫妇的形象特点。
本文的主人公是土根夫妇,可不可以将标题“一根玉米”改为“患难夫妻”?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的恶劣情绪像病毒和细菌一样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染的速度非常快。这些研究结果证明,只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一个原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如果与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情绪抑郁的人相处,不久这个人也会变得情绪低落起来。如果这个人又特别敏感和富有同情心,那么就更容易染上坏情绪,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要是你喜欢和同情某个人,你就特别容易受到那个人的情绪影响。
那么一旦传染上恶劣情绪该怎么办呢?首先是消除“污染源”,你可以拉上这个人一起去美餐一顿或者逛逛商场,找一位心理医生;另外要对事情进行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要认真考虑今后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的恶劣情绪有什么特点?
A.会使人失去工作热情 |
B.使人缺少食欲 |
C.会传染给别人 |
D.会影响人的免疫力 |
如果我们与一个心情抑郁的人相处,会有什么变化
A.情绪会变得低落 |
B.会产生很强的攻击力 |
C.会不信任何人 |
D.脾气会变得很暴躁 |
下列哪一类人不容易受到恶劣情绪的影响?
A.富有同情心的人 |
B.性格脆弱的人 |
C.个性敏感的人 |
D.自己喜欢的人情绪不好 |
本文认为该如何消除“污染源”?
A.与那人断绝来往 |
B.单独呆在房间里 |
C.去外地旅行 |
D.去心理门诊治疗 |
作为世界上储油量位居第二的石油大国的公民,经济上的辉煌曾经让伊拉克人昂首挺胸地过着不愁吃喝、不思劳作的阔绰日子,他们用地下黑色金矿,从世界各地换回金灿灿、银闪闪的金银首饰和贵重器皿,囤积金银成为家庭富裕的象征。那时的富家新嫁娘可阔气了,仅身上装饰的耳环、项链、手镯、脚链、头饰就不止上万美元。女人们凑在一块儿最爱评头论足,开口闭口都是谁的金银首饰样子靓、分量重、成色好。有一位体态丰腴的贵夫人发誓要打造一条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项链。不久,她就戴着这条“巨无霸”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不料,她的脖子实在是不堪重负,被项链磨得红肿起来。可是她不在乎,竟然让佣人用手提着项链在她身后,一时成为笑谈。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拉克陷入战争和制裁的深渊,国民经济每况愈下,一些穷苦的伊拉克人又做起了黄金梦。
以前,金银店生产火爆,打制首饰忙个不停,一些废弃的金渣银屑被店主随手扒拉到水桶中倒入水沟,顺着水沟流入底格里斯河。于是,这几年出现了一群淘金族。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河畔就出现一些高高低低的人影,大部分是孩子。他们聚到这里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淘金、淘金、淘金。
淘金者专找与金银店有关的水沟入河处,用铁锹、铲子挖掘出那里的泥沙,边挖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沙中是否有闪光发亮的东西。前几年,淘金者大部分是孩子。这几年,前来一试运气的成年人也多了起来,但大都空手而归。因为那些有可能埋着金渣银屑的泥沙早就被淘金老手像篦头发似的梳理了好多遍。现在的淘金者想得到一星半点的金银,真是难乎其难了。过去伊拉克的经济情况
A.非常好,家家过着不愁吃喝,不思劳作的阔绰日子 |
B.不好也不坏,一般 |
C.很差,经济落后 |
D.令人担忧,缺吃少穿 |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拉克经济状况恶化是
由于这几年出现了一群淘金族
B、由于一些穷苦的伊拉克人又做起了黄金梦
C、由于陷入战争和制裁的深渊,国民经济每况愈下
D、由于前来一试运气的成年人也多了起来,但大都空手而归现在淘金者很难在河边找到金子,是因为
A.河里的金子已被淘完了 |
B.被金银店的老板已经在河里淘光了 |
C.孩子们把金子淘光了 |
D.被河水冲走了 |
举“巨无霸”为例子,作者的目的是想
A.说明那位妇人可笑 | B.说明那位妇人很喜欢金首饰 |
C.说明当时人们很笨 | D.说明当时人们生活富裕 |
贵夫人的“巨无霸”项链,一时成为笑谈。能够代替句中画线词语意思的词语是
A.一段时间 | B.一会儿 | C.暂时 | D.顿时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史实,根据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 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
B.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勇猛无比、不可一世的项羽。![]() |
C.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心太软,并由此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 |
D.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
本文认为项羽输给刘邦是有道理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述的?(6分)
从上文内容来看,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如何理解评价他此时所讲的这句话?(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
林贤治
①我不只一次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他们没有故乡。
②故乡的一切——田野、林木、农舍,饲养和吆喝牲畜的语言,是人类的摇篮。我来大都市将近十年,故乡犹自温柔着,在暗暗老去的心中……
③我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粼光如荧光,而荧光又是别一种风味。月夜的笛声是好的,难怪帕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吗?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字……
④故乡!那里像土地一样浑厚,牛一样勤劳,野草一样生生不已的人们,是我所怀念的。我一直在生活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
⑤为我所熟悉的土地,多年来渴望着农机、化肥、优良的管理。偶尔回乡,却见阡陌纵横,界标林立,若抹去几根电线杆子,直是走在陶渊明和范成大的诗行里了。笔直的机耕道固然不得见,连几年前铺就的石板路也日见颓废,运河桥原有的两道护栏,因为少许的钢筋被盗,已经彻彻底底地坍没了。未来的管理人员,成批地中辍了读书的机会,而提前进入了庞大的劳动队伍之中。殷实的庄稼人,收入都靠出售有限的粮食和鸡豕。有的人家,甚至连半条牛腿也没有,一到农忙,只好以人力换畜力,幸好庄稼依然茁壮——神农的后裔呵!
⑥都市是富足和享乐的象征。芸芸众生,充满人性的弱点,怎么可能抵御都市文明的巨大诱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留守家园?如果有可容劳作和享受的地方,何处不可以成为故乡呢?与其为故乡贫困地活着,不如抛弃故乡赢得自由、幸福的生存!
⑦我不禁暗自吃惊于这个结论,然而,不管如何深爱着故乡,也无法推翻本身生活固有的逻辑。好在农民们都是生活的忠实儿女,无须恪守任何教条,只要周围有一个缺口,他们就会充满幻想,充满活力,邀呼着聚集着喧哗着从故乡出发,向陌生的城市。他们所到之处,旋即形成“盲流”,形成“丐帮”,形成建筑大军,形成保姆市场……
⑧看一眼矗立乡野的大风车,或是盘挂悬崖的行人道,可以知道农人所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他们何尝安贫乐道呢?农民即使“安贫”,乃系不得已;“乐道”也是自嘲。在他们的名字中,除了阿猫阿狗,尚有不少叫做阿福阿运阿改阿变之类,便可窥知他们意欲扭转命运而不能的世代相传的痛苦情结。
⑨此刻,农民以和平的方式改变命运的历史性尝试已经开始。这实在很可以鼓舞祝祷的。然而,我们所见的是:农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最后不免潮水般地退回乡村,在不断地潮汐涨落之间,劳动者角色遂时时得以替换,且得继续替换下去。乡村中最精锐的劳动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给了城市,由是,城市永远年轻。
⑩为什么农民不可以一次性地选择城市呢?为什么出发点总是成为终点?纠缠的社会问题,如何是我可以数说明白的呢?但我已经自觉,精神还乡是一种奢侈;而表同情于离乡,也不过“忏悔贵族”的心情罢了。除了这些近乎无聊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选自《平民的信使》,有删改)从文中看,农民并不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有哪些?请分条列举。(6分)
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
,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这些叙写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5分)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者对“农民”、“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请根据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应放射出理想的光芒
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通过开掘、提炼,生发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这才有了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超越性,就失去了创作意义,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
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这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超越性意义。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文学超越性。作者写道:“这部长篇出来后,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吗?我可以说,是,也不是。虽然这粒种子萌生在那里,但它作为小说成长起来以后,早已改变了形态。虽然有些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我并不满足和拘泥于这些,我还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故事——虚构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一些鄂伦春人的故事。”作者巧妙地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植株与种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来源于重大的创造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人搞“原装引进”,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一些作品横移“本体烦恼论”,着力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一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蜂拥出现,作者们认为生活烦恼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似乎看到生活像一个宏大的虎口在吞噬我们……”一些作品横移“非人性化”,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不仅使文学艺术苍白、平庸,而且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凡此种种,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在这方面,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在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坚持长跑。奔跑的意象展现了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弗罗姆认为,所谓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动的生存态势,人总是不甘心成为环境的奴隶,力求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向着自己开拓的路线前进。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突破常规展现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非常难能可贵,激发了读者大众的强烈美感。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规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极为个别的特殊性,往往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未来,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杨宏的《热血家族》以高有才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孙铭的《铁流》以罗泰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其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多侧面的对立统一体。这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选自2010-11-16《人民日报》,有删节)下列对于“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作品中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会使作品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
B.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其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
C.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没有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出现。 |
D.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 |
下列不属于“文学艺术超越性”的表现的一项是 ( )
A.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 |
B.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 |
C.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的生活,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 |
D.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展现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的突破常规的难能可贵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是不具有艺术超越性的作品。 |
B.我们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否则会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
C.不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会使我们的视野狭窄,“原装引进”则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
D.只要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就能让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就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
根据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的重要经验,文学作品应怎样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