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2月12日,长1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下图为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河口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要解决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需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修建水库 ②加固沿海大堤 ③人工降水 ④修建入海新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般认为,火山喷发时的岩浆主要发源于

A.岩石圈 B.地下水
C.软流层 D.海洋底部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由地震波波速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岩芯样本
C.地震发生时的地面的震动幅度
D.通过卫星探测技术获得的图像

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当a、c两线成23.5的夹角时:

A.株洲和广州的昼长相等
B.株洲市二中全校师生正在操场集会庆祝抗日胜利70周年
C.南极洲可能有极昼现象
D.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一年中最早的

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B.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
C.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 D.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关于立冬时株洲的昼夜状况和变化是:

A.株洲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株洲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株洲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 D.株洲昼短夜长但昼渐长夜渐短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一昼长最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昼长差
0
5小时30分
13小时56分
24小时


四地中属于寒带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丁丙甲乙 D.丁丙乙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