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桑树,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桑蚕,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以桑叶为饲料。我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各地也形成了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绸品牌。
材料二 “东桑西移”工程,是国家为了加快蚕丝绸行业结构调整,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一项战略工程。
材料三 传统桑蚕产业链及现代桑蚕资源的综合利用图。
(1) 我省的 平原是传统桑蚕丝主产区。简述该地发展桑蚕业的有利条件。
(2)简述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原因。
(3)与传统桑蚕产业链相比,现代桑蚕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具有的优势有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5月4日至11日访问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A)、安哥拉、肯尼亚,5月8日出席在尼日利亚首都的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下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
(1)据图分析,维多利亚湖盆的地质构造是;Edward湖盆的地质构造是。
(2)请判断A国南部沿海区域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该区域从赤道出发,沿30°E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带出现了明显的递变,请按序写出各自然带的名称,这种变化体现了什么规律?
(4)请分析A国棉花分布区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全国公布的遥感普查资料,A河流域每年水土流失面积约3.08万km2,主要分布在A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据调查测定,A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 mm的沙砾增加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20世纪80年代山丘区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公斤,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化肥五百公斤左右。
材料三下图为某区域水系图。
A是(河流),B是(运河),D所在的地形区是。
简述C河段的水文特征。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A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
天气因素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大。试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列举常见的自然灾害。
读我国某区域图和A、B两城市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城市冬夏季气温均高于B城市的原因。 (5 分)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云贵高原地区聚落多夜雨的成因。 (5 分)
(3)图中甲地区(虚线范围内)有“中国水电之乡”的美誉,分析其形成条件。 (4 分)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张掖市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左图为古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示意图。最近,我国又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西安至乌鲁木齐铁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线路。
材料二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右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1)指出张掖成为古丝绸之路上重镇的主要自然条件。 (4 分)
(2)说明铁路运输成为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3)说出图中黑河流域甲、乙两区域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 分)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中A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右图为左图中C水库泥沙沉积厚度相对数(数值越大,沉积越厚;数值越小,厚度越薄)和流域年降水量变化统计图。
(1)说明A国形成“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的自然原因。
(2)分析B山脉对该地区降水的影响。 (4 分)
(3)简述C水库中泥沙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