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桑树,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桑蚕,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以桑叶为饲料。我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各地也形成了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绸品牌。
材料二 “东桑西移”工程,是国家为了加快蚕丝绸行业结构调整,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一项战略工程。
材料三 传统桑蚕产业链及现代桑蚕资源的综合利用图。

(1) 我省的   平原是传统桑蚕丝主产区。简述该地发展桑蚕业的有利条件。
(2)简述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原因。
(3)与传统桑蚕产业链相比,现代桑蚕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具有的优势有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11,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形区的名称是,该地形区的地理环境呈现地域分异。
(2)图中水电站是由两国共同兴建,试分析图中水电站所在地水能丰富的原因。
(3)C国出口的农畜产品是
(4)说出D国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亚欧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图10),完成下列各题。

(1)A、c分别为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和最高点,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成因。
(2)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为研究当地农业发展状况,D处一农村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如下资料: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地域类型为。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黄浦江两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图6),距离市中心约5千米,规划控制区约5.4平方千米。位于浦东的规划控制区域内有众多工厂企业和近万户居民。位于浦西的规划控制区域内大约有十余家工厂企业,这里曾经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在世博会场馆建设中,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工业建筑、船坞和构筑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并改造成船舶工业博物馆、商业博物馆和能源博物馆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黄浦江滨水地区进行了规划设计,黄浦江沿岸将逐步改造成为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并成为上海城市空间的核心。

材料二:上海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城市中心地区将基本建成以地铁、地下道路、地下人行公共步道、地下停车设施为主的地下交通系统。地铁将承担60%以上的城市客运交通。2010年3月又完成国内首条贯通苏州河两岸的双层双向汽车专用地下通道工程,以减轻外滩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
材料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1世纪正在从“城市化”走向“城市世纪”。下表是1995年到2005年日本在海外长期居住者人数前十位城市表(表3)。长期居住者主要包括民间企业职工及其家属。近年来,日本人在中国的长期居住者人数显著增加,2005年在上海的日本人数量增长比北京更快。

(1)依据材料一,简析上海世博会选址和建设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上海大力发展地下交通系统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请在下面所提供的词语中选择适当词语,用两行以内文字表述日本的海外长期居住者在上海人数增长快的原因,并在选用的词语(最少选四个)下划线。
备选词语:银行 工厂 人口 发展 撤退 腹地 金融危机 城市开发 中枢管理职能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简析①海区不利于航运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3)分析适合②地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优势。

读关于城市化的框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填入图中适当位置:

A.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C.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D.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

E.发展交通、兴建住宅F.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G.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H.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加强绿化建设
I.进行城市的合理规划
(2)从上图中看出,城市化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
(3)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污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