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改革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
改革措施 |
评价 |
A |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
削弱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B |
马丁·路德改革:因信称义 |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C |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
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
D |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 |
开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某通商口岸一个美国商人赤裸裸地对他的英国同行讲:“我们不反对你们,你们只管去捞取好处,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分享这个好处。”美国商人这么说的重要依据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 B.领事裁判权 |
C.关税则例 | D.外舰进泊通商口岸 |
按照惯例,官窑烧制时的餈器底部一般都要有当朝皇帝的年号。康熙帝在位时,宫中太监在他面前不慎将一印有“康熙年制”的瓷瓶打碎,康熙非常恐慌,于是下诏此后官窑烧制的陶瓷均用“成化年制”字样。这一事件主要说明()
A.瓷器是清朝统治的象征 | B.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下降 |
C.迷信思想严重影响人们生活 | D.康熙帝希望清朝统治长治久安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
C.清朝设置军机处 |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
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 B.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
C.体现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
阅读以下《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