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中a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b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    (    )

A.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B.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C.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D.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b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    )

A.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B.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C.绿洲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D.过渡带植树种草——土地荒漠化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表中的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北纬35º~40º之间大陆上青岛、太原、兰州、库尔勒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1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7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下列有关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②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④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棵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问题。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小麦
B.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C.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D.以南的典型植被是热带季雨林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地形差异 D.山地阻挡作用

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问题。

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水平距离单位:千米,等高距为10米),完成问题。

图示区域的位于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造成图示地貌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冰川堆积
C.流水侵蚀 D.火山喷发

该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矿产资源贫乏 B.地质灾害频繁
C.干旱缺水 D.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图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和降水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水量)。完成
问题。

下列有关该城市风向与降水量相关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降水量最多 B.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降水量最少
C.吹西风和东风时,降水量最多 D.吹北风和南风时,降水量最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