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民族的抗口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上许多国正在积极筹备庆祝活动。但也有像日本这样的国家,还对其法西斯侵略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日本的史学家中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日本右冀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是因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史学家藤原彰在其著的《日本近现代史》中指出“这次中日战争全面化的原因必须举出的是,日本垄断资本主义要求侵略中国。……是日本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不顾中国的抵抗而占据华北,然后建设日、满、华经济圈。日本统治阶层对中国的民族国家统一的实际情况缺乏认识,对中国人民缺乏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极端的蔑视……他们的经验是,谋求统治阶层内部的统一和消除国民的不满,战争是帷一的途径。”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材
材料二:
1940年7月22日,第二届近卫内阁上台,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和《适应世界形势处理时局纲要》。1940年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在为德国驻日大使奥特举行的招待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材料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此等条约,其最大目的在维持正义与和平。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一一1937年8月14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杭战声明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村粲和藤原彰对战争爆发原因分析的相似之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驳斥中村集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计划的图谋,简析这一计划的实施对二战格局产生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自卫抗战的正义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破坏了《国联盟约》《非战公约》的哪些基本和平构想?简析国民政府自卫声明的重要意义。(8分)
(2015年海南卷历史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5年重庆卷文综历史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宣传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定,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
钱庄 |
外国洋行 |
外国在华银行 |
合计 |
1897年底 |
70 |
14 |
12 |
4 |
100 |
1898年底 |
51 |
11 |
38 |
0 |
100 |
1899年底 |
85 |
0 |
15 |
0 |
100 |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2015年广东卷文综38)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
取消读经讲经课 |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份 法定节假日天数 节假日 |
1950 |
1995 |
2000 |
2008 |
元旦 |
1 |
1 |
1 |
1 |
春节 |
3 |
3 |
3 |
3 |
劳动节 |
1 |
1 |
1 |
1 |
国庆节 |
2 |
2 |
3 |
3 |
星期日 |
1 |
1 |
1 |
1 |
星期六 |
—— |
1 |
1 |
1 |
清明节 |
—— |
—— |
—— |
1 |
端午节 |
—— |
—— |
—— |
1 |
中秋节 |
—— |
—— |
—— |
1 |
表中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