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民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增加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扩大了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
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谣言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自于信息形成者、传播者所带有的主观色彩,浸染着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和目的性特征无不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因此“网络民主”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另外,“网络社区”中经常蔓延的“情绪式民主”又可能使“网络民主”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因此,造谣、传谣、再辟谣成了网络舆论的常态。有人认为通过这一路径,谣言可以起到“倒逼真相”的作用。
有人说“谣言倒逼真相”,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方面知识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并运用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说明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某校高二(3)班的同学通过学习,查阅资料,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弱化指标,转变方式】
指标设置体现规划的意图和重点,其中约束性指标是政府要确保实现的。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从年均增长75%下调为7%,也就是说,在今后五年以至相当长时期,我国将立足国情,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1)调低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注重民生,公平正义】
着力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点所在,特别是在促进人民收入分配公平上要做好文章。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和政府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不断探索和完善。十四大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又提出“初次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十二五”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森林覆盖率指标中增加了森林蓄积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低碳意识?试列举两个具体做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丽,然而每个人又都不愿意失去自己遮风避雨的小窝。针对近年来城市拆迁中出现的暴力拆迁、强制拆迁等现象,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上网等途径,搜集到下列资料,准备召开一次讨论会。如果请你参加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讨论会,请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聚焦】
拆迁本来是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而做的一项“利民工程”。然而,某些人为追逐私利,致使群众权益遭受粗暴野蛮地侵犯,拆迁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变成了一项“扰民工程”。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
(1)请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拆迁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由“利民工程”变为“扰民工程”?
【民生关注】
从总体上看,城市拆迁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但多数拆迁户却对拆迁工作不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拆迁居民被安置到城郊,导致生存成本大增,而这些问题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面对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作出了调整。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直辖市修改了拆迁的相关法规。规范管理、重新评估、群众监督……百姓的权益被放到了首位。
(2)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有关拆迁法规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依据。
【文化打造】
同学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某市在拆迁安置的条例中还明确规定:在安置居民的地方必须形成小区规模,同时加强文化环境的打造,要求小区内必须设置居民公共健身设施、文化警示语,还要建设文化图书馆,让居民离开家门不到500米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以丰富居民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丽,然而每个人又都不愿意失去自己遮风避雨的小窝。针对近年来城市拆迁中出现的暴力拆迁、强制拆迁等现象,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上网等途径,搜集到下列资料,准备召开一次讨论会。如果请你参加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讨论会,请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聚焦】
拆迁本来是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而做的一项“利民工程”。然而,某些人为追逐私利,致使群众权益遭受粗暴野蛮地侵犯,拆迁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变成了一项“扰民工程”。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
(1)请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拆迁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由“利民工程”变为“扰民工程”?
【民生关注】
从总体上看,城市拆迁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但多数拆迁户却对拆迁工作不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拆迁居民被安置到城郊,导致生存成本大增,而这些问题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面对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作出了调整。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直辖市修改了拆迁的相关法规。规范管理、重新评估、群众监督……百姓的权益被放到了首位。
(2)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有关拆迁法规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依据。
【文化打造】
同学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某市在拆迁安置的条例中还明确规定:在安置居民的地方必须形成小区规模,同时加强文化环境的打造,要求小区内必须设置居民公共健身设施、文化警示语,还要建设文化图书馆,让居民离开家门不到500米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以丰富居民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假如你家有10万元闲置资金,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一套最中意的理财方案。
财政和税务部总局大幅提高3.0升以上大排量、高油耗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同时降低1.0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围绕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这一话题,同学们开展综合探究学习。
(1)政府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传递了哪些经济信息?
(2)同学们了解到,有专家认为,当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内能源形势日趋紧张,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后,大排量乘用车的车价将大幅提高,这会抑制一部分人的消费意愿。
请你分析上述专家观点的经济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