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和税务部总局大幅提高3.0升以上大排量、高油耗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同时降低1.0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围绕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这一话题,同学们开展综合探究学习。
(1)政府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传递了哪些经济信息?
(2)同学们了解到,有专家认为,当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内能源形势日趋紧张,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后,大排量乘用车的车价将大幅提高,这会抑制一部分人的消费意愿。
请你分析上述专家观点的经济学依据。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外合作交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12月9日举行,“一带一路”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有关国家既有的多双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出席公祭仪式并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这一天,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民众及海外侨胞通过集会、鸣笛、默哀、烛光祭、网上舔砖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祭活动。
面对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鼓吹中国威胁论,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甚至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国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为表达“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援,祈愿和平”的心愿;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是要更好地激发起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举行国家公祭日体现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
材料一: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浙江省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依法履职能力,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浙江”提供有力保障。浙江省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大行政问责和督查力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材料二: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法治,让交易更顺畅,让“无形之手”更稳健,在公平竞争中,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法治,让信用更扎实,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政府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作用。
“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这是2015年两会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宣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注:1.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2.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3.从世界看,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说明,作为企业应怎样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教材出版乱象比较多,广受社会诟病。在高利润和高回扣的引诱下,不同单位甚至个人也进入教材出版和发行,一部分老师甚至领导成为教材乱象的幕后推手。
某语文老师发现当地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上册课本有129初“瑕疵”,其中出现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一纸诉状将相关书店和出版单位告到了法院。面对该老师的这种执着,不少市民和家长为他这一做法点赞,觉得终于有人肯站出来正面纠错。
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孰对孰错?这都是出版乱象的结果吗?专家表示,古代书籍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续写之讹,或经过了后人的改动,因而不同时期刻印的同一书籍,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的少数字句有一些差异,甚至差异很大。
“后人在选用文章时,一般会挑选一个错误少的好的版本,或经过今人校勘过的版本,这样错误会少一点。尽管少数字句有所不同,但各有优长,不能完全否定谁、肯定谁。”另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克服教材出版乱象。
(2)对教材出现的用字差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3)如果你也给那位老师点赞,请你写出两条称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