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财政和税务部总局大幅提高3.0升以上大排量、高油耗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同时降低1.0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围绕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这一话题,同学们开展综合探究学习。
(1)政府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传递了哪些经济信息?
(2)同学们了解到,有专家认为,当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内能源形势日趋紧张,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后,大排量乘用车的车价将大幅提高,这会抑制一部分人的消费意愿。
请你分析上述专家观点的经济学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材料一:
图一:近三年某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005
2010
2014
文化产业增加值
80.1亿元
90亿元
113亿元
比上年增长
20.4%
27.9%
30%

(注:该地2005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20万人,比2014年增加约6.7万人。)
图二:该地2005年-2014年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量(单位:亿元)

材料二:每年的两会,“文化产业发展”都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少政协委员就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倾向严重、文化产业鱼龙混杂,产业集聚度低、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与国际差距较大等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说明两幅图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协委员应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原创】国家预算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2014年1-11月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项目
财政
收入
财政
支出
教育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
城乡社区支出
金额(亿元)
129595
126308
18462
14047
8270
4194
11135
同比增长(%)
8.30%
10.10%
7.70%
11.80%
9.80%
15.20%
16.70%

表二: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

国家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
14.2%
11.3%
10.1%
6%

材料二:根据我国的国家城镇化规划,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 。大量人口转为市民后,消费水平与方式在发生变化,从买房、买家电、教育文化娱乐到吃穿用行,会产生巨大的消费转换效应,城镇化所能带动的内需是不可估量的。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带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房、就学、就业需求的急剧增加。据统计,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投资2.5万元,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镇基础设施可带动1.5亿元的投资。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信息,并为政府解决“民生欠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财政作用”的有关知识,简述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扩大内需的意义。

【原创】文艺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影响社会核心价值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 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引进的韩剧、日剧、美剧等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一现象繁荣了我国的文化市场,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有人认为,许多国外影视作品不可避免地渗透着西方价值观的宣传,如果不加以限制,一定会对我国产生消极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的思想”,说明习近平同志是怎样评价我国文艺工作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问题的看法。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因此,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是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的关键。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2)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