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以激怒其众 以: ②尉果笞广 笞: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为坛而盟 | B.夺而杀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祭以尉首 以刀劈狼首 | D.陈胜佐之 宋何罪之有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陈胜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
D.“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个策略口号的提出,充分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负(凭借)势竞上晓雾将歇(休息) |
B.互相轩邈(名词,指高处和远处)沉鳞(代鱼)竞跃 |
C.蝉则千转(通“啭”,鸟鸣声)不穷夕日欲颓(坠落) |
D.猿则百叫无绝(断)答谢中书书(写) |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吾与徐公美 |
B.自康乐以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C.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
D.鸢飞戾天者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下面句子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巧妙地通过写树适寒、竞长、繁多的特点,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确有一番别出心裁之意。 |
B.乙文作者通过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的意境创设,描绘一了幅清峻秀美的山川景色。 |
C.甲文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人的蔑视,乙文中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美”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
D.甲乙两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小品文,并不是书信,甲文写的是富春江地方之景,乙文写的是仙都地方之景,都描绘了奇丽秀美的景物特征。 |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负箧曳屣(2)卒成学士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迁缓,望之如偃赛老儒。一日,稚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②,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①:美好不粗俗。②针黹:针线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妥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下列加线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君将哀而生之乎 |
B.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
C.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
D.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D.甚矣,汝之不惠 |
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
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1)公将鼓之鼓:
(2)小惠未徧徧:
(3)彼竭我盈盈:
(4)既克,公问其故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