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吾始困时  

②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③知时有利不利也  

④吾尝三战三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至于负者歌于途

C.召忽死之

辍耕之垄上

D.生我者父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君将哀而之乎()②其地之出()
寒暑()④又安敢耶()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原句:蒋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邻: 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与人行()②后乃至()
③相而去()④元方入门不 ()
下列“而”的用法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相委而去 D.学而不思则罔
翻译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出口伤人,元方从 两方面进行反驳。“元方入不门顾”以表示元方
有人认为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却“入门不顾”不够礼貌,你认为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作答。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2)怀民亦未
下列与例句“潭西南望”中“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默识之 B.辇致之 C.人不知不愠 D.尽力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填空。
【甲】文中实写游鱼,实际上是从侧面写出了潭水的特点。
【乙】文紧扣“夜游”结构全文。全篇从“夜”写起,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
接着写寻找夜游同伴并说明两人夜游的,为写景作铺垫;之后集中笔墨
描写景物,结尾部分借景抒怀。
柳宗元和苏轼在写作以上选文时,同是被贬之人,同是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抒发愤懑,但当时的心境却有所不同,请试作比较分析。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呼尔而与之()(2)今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4)困于心,于虑()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的道理。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沿阻绝()(2)王命急宣()
(3)略无处()
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