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偷鸭求骂
蒲松龄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每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崩离析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而邻翁 雅量         ②因告邻翁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邻翁素雅量,每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你认为文中的盗贼会改过自新吗?说说你的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日三吾身()(2)可为师矣()
(3)疏食饮水()(4)我如浮云()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找出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 》 由南北朝时期南朝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2分)
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陈太丘与友行 ( ) (2) 去后至( )
(3) 尊君在() (4) 太丘舍(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 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①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亦免冠徒跣( ) (2)休祲降于天( )
(3)唐雎信陵君( ) (4)破秦人,赵国(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夫专诸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人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B.与臣将四矣不可得知也
C.秦王怫怒卒见赵王
D.休祲降天人之有德我也

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两文在人物刻画上都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你结合乙文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见伯乐曰____②伯乐还而视______
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B.学而时习之 C.人不知而不愠 D.切问而近思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本文讽刺了世人的什么心态?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当止不止
有樵 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②故:通“固”,本来。③嵌空:深陷的样子。④缭曲:曲折缭绕。⑤窦:孔穴。⑥不意:没想到。⑦窒:堵住。⑧并:一起。 ⑨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稍出之()(2)益 其声()
(3)技此耳()(4)遂行而入()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虎 喜 / 跳踉大㘎 B.驴不胜怒,蹄/ 聚柴以焚
C.尽肉 /太祖乃悟,卒用 D.以神 / 孰汝多知乎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原文词句填空。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 C ”,最后用“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