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联的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浣溪沙(明)刘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夕阳江上雨余天。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季节)(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
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海 棠 春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注①“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昊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
②锦江头:代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上阕能体现海棠花开之快、观赏者惊喜之情的两个词分别是、。
2.指出这首诗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一剪梅
(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洒酣耳热现文章,惊饿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叉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通“原”。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①下列对洞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缢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 |
B.“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
C.“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 |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
②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这首词刻画了个性
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这首诗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2)诗的末句“系舟犹有去年痕”中“犹有”一词能否换成“应有”?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