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
|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
|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新唐书·选举制》记载:“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察举制度一直延续至唐代 |
| B.唐代选官制形式多样 |
| C.科举考生必须由馆学推荐 |
| D.“自列于州县”“即落榜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这是李悝“尽地力之教”的目标,也是他的政治纲领。“使农益劝”的办法是计口授田,对每个“农夫”授田一百亩,收入归耕者所有,国家抽十分之一的税。照李悝的计算,当时粮价是每石三十个钱。这十一之税收的是粮食或是钱,材料没有说明,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实物地租;如果是后者,那就是货币地租。
材料二魏文侯问李克(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摘自《魏文侯问李克》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的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产生的影响。
“准确地讲,这些画家也同样遵循‘写实’的传统,只不过他们把原来对‘形体’的写实转向对‘光’的写实,他们强调的‘重艺术形式轻内容’……”以下作品中,与上述特点一致的是
| A.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 B.莫奈的《日出·印象》 |
| C.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 D.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下面是某一时期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分布图。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突出特点是
| A.发动“冷战”,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
| B.与欧、日结盟,与苏联抗衡 |
| C.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华关系 |
| D.推行单边主义,企图独霸世界 |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
|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
|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
|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