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葬礼》反映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不列颠之战后 | B.莫斯科保卫战之后 |
C.苏德战争爆发后 | 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为了避免各家竟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路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
B.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
日野开兰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雕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 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
68 |
23 |
书籍教育 |
23 |
32 |
娱乐享受 |
9 |
45 |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
68 |
23 |
书籍教育 |
23 |
32 |
娱乐享受 |
9 |
45 |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有所反映 |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