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临时约法》 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 《〈临时约法〉 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 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
(2)据材料一、 二归纳《临时约法》 缺乏“妥协精神”的表现与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材料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94—1966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简答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