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发展】
我们学校团委会组织团员开展了以“关注国家发展,共筑中国梦想”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我准备的相关热点素材及关键词,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问题。
关键词一:扶贫日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这是响应联合国决议的具体行动,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
(1)国家设立“扶贫日”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共3分)
关键词二:政治制度
2014年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2)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三:核心价值观
“我深知,追寻梦想的道路崎岖而漫长,但那颗追梦的心啊,永不彷徨,因为,你是我永远坚守的信仰。”2014年9月4日,在充满青春朝气与豪情的朗诵声中,全国大中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主题宣传月”正式启动。
(3)学校开展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活动,请你为同学们设计调查的活动步骤。(共3分)
改革从来多挑战,但改革不会停止、不会倒退,中国改革已经吹响了总突围的号角。
【政府职能转变】
“反对‘四风’实干兴赣·省委书记与网民面对面”在线交流精彩不断,网友的提问涉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江西绿色崛起、昌九一体化、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强卫一一给予了认真细致的回答。
(1)网友参加在线交流对国家和个人分别有什么意义?
【经济结构调整】
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正有序地围绕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能效“领跑者”计划,到2015年,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提高15%以上,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江西省决定实施扶贫攻坚“六大工程”,到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2)你从以上政策措施中分别感悟到了什么?
【科技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3)“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一个国家的富强梦想,是建立在普通民众人生奋斗的基础上的。小华一家人在参加某社区组织的“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宣传活动时,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开出租车的爸爸:交通更畅通一点,乘客更尊重一点,收入多增长一点
当售货员的妈妈:生意更火一点,房子更宽一点,孩子成绩更好一点
退休在家的爷爷:儿女多陪伴一点,身体更健康一点,医疗更有保障一点
(1)怎样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
(2)简要说明“梦想”在我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作用。
(3)即将初中毕业的你,有什么梦想?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图是根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绘制的时间轴。为了帮助同学复习学过的知识,也为了更好地理解“报告”,某思想品德教师以其中的部分内容为专题提出了问题,请你以其学生的身份参与解答。
专题一:深化改革
问题:(1)李总理为什么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2分,写出一个理由即可)
专题二:经济增长
问题:(2)报告是在强调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什么内容?应该怎样落实这个内容?
专题三:国家治理
问题:(3)什么是依法治国?
(4)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是什么方略?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方略?
专题四:生态环境
问题:(5)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什么相协调?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什么和谐?
(6)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哪年要实现的目标?这一目标实现之时,在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方面基本形成什么局面?
【材料一】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材料二】某中学的同学们在学习了《共同的责任》后,决心当好班级和学校的主人,担起肩上的责任,并不无自信地立下誓言:“今天,我们以自己的学校而骄傲;明天,学校将以我们而自豪”。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结合材料,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为当好班级和学校的主人,你都负起了哪些责任?(至少4点)
(2)在你承担上面所列举的责任的过程中,你付出了哪些代价?(至少2点)
(3)在你承担这些责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至少2点)
阅读材料和漫画,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岁左右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熨帖”一词,成人体验团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一词,只有30%的人写对,这就意味着有高达七成的人,被一只“癞蛤蟆”给打败了。
材料二:
(1)有人将汉字称为“笔尖上的美”,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为了不被一只“癞蛤蟆”打败,避免成为“传统文盲”,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