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为水鹏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红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红请小鹏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处P(如图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红一只手麻利地在小鹏跟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当小鹏沿着小红的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
(1)若实验中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到薄玻璃板的垂直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S1 S2(选填“>”、“<”或“=”)
(2)小鹏之所以能看到“水火相融”的奇迹,是因为他看到的燃烧的蜡烛A实际上是蜡烛B通过薄玻璃所成的等大的、 、 像。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A/B)的位置.
(2)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9 |
99 |
99 |
99 |
①第5 min水的温度如图(a)所示,请你填在表中空格处.
②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b)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③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写出三点即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反射光线OB,请画出入射光线AO
(2)请你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为了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小亮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而成,可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 使E、F成为同—平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上某一角度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ON位置。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改变入射光线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改变,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ON(选填“靠近”或“远离”)。由此可知反射角___________入射角;
(3) 把纸板F向后折,则F板上______接收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 由此可以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经M反射后,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由此表明:光反射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M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 小红选择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在找像的过程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蜡烛B应放在A的另一侧。一边移动蜡烛B,一边用眼睛透过玻璃板观察,当_________________时便停止移动蜡烛B,B的位置即为蜡烛A像的位置。
(3)为了确定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将显示时间为的电子时钟放在平面镜之前,则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
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右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_________________知识解释.
(2)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_________。请你根据有关结论判断: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3 cm时,像的高度是________cm.
(3)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后很高兴.但他又想,像的大小会不会跟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有关呢?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