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家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变法的推行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 | B.科举制 |
C.察举制 | D.行省制 |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 B.宗法制荡然无存 |
C.郡县制初现雏形 | D.实行郡国并行制 |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写到:“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该诗反映了()
①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②作者提倡使用国货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④作者反对机器生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
B.它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
C.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
D.促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