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嬗变,也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阅读材料,完成题后相关要求。
第一篇章 【改革先驱篇】
材料一
(1)战国时期,商鞅在国君 的支持下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各国经过变法最终确立了什么制度?图二中人物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效仿英日,力求在中国建立哪种政治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图三中人物当政期间,通过改革使国家达到全盛。当时该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
第二篇章 【大国新政篇】
材料二 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8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以反西方的中央集权方式推动现代化,又一次打败列强,取得二战胜利,然后又和美国平起平坐。
——冯绍雷 《普京和俄国政治》
(2)材料二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前苏联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局面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加速了该事件发生的改革是哪个?
材料三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一说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哪一项?
第三篇章 【辉煌成就篇】
材料四 表一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表二 1978—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
1978年 |
2007年 |
实际增长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45 |
24.95万 |
年均9.8% |
|
城乡 居民 收入 |
城镇人均(元) |
343 |
13786 |
6.5倍 |
农民人均(元) |
134 |
4140 |
6.3倍 |
|
农村贫困人口 |
2.5亿 |
1400多万 |
|
(4)根据上面两幅图表,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的苏俄(联)和197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什么趋势?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
第四篇章 【改革反思篇】
19世纪60年代起,在世界近代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5)19世纪最后30年,中日两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这两次改革中为发展经济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俄、日改革取得了成功,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请说出其共同的局限性有哪些?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粮食产量 |
5.02亿千克 |
6.70千克 |
7.15千克 |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材料二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回眸近代宁波救亡图存的复兴之旅,感悟人民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一折射出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文明进步做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
(2)史料二中的“国耻”是指什么?与以往相比,史料二反映的救亡图存运动显示出怎样新的进步意义?
(3)请结合史料一、二、三加以概括近代宁波救亡图存运动中的队伍发生了哪些变化?
九(三)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参加。
任务一 填表忆史
(1)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
提示语 |
开天辟地 |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
历史事件 |
任务二读文析史
(2)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从井冈山走向胜利”的?
(3)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是怎样“左右中国历史的进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