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探路兵发射升空,为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的“嫦娥五号”探路,并在8天后以“跳跃式返回技术”成功返回地面。“跳跃式返回技术”指航天器在关闭发动机后进入大气层,依靠大气升力再次冲出大气层,降低速度后再进入大气层。如图所示,虚线为大气层的边界。已知地球半径R,地心到d点距离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五号”在b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B.“嫦娥五号”在d点的加速度小于gR2/r2 |
C.“嫦娥五号”在a点速率大于在c点的速率 |
D.“嫦娥五号”在c点速率大于在e点的速率 |
如图所示,A、B两灯分别标有“18V、0.6A”和“18V、1.0A”,按不同方法接入36V电路,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甲乙丙
|
A.A、B两灯都能正常发光的电路中,甲电路消耗功率最大
B.A、B两灯都能正常发光的电路中,乙电路消耗功率最小下列有关静电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
B.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 |
C.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电量越大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 |
D.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 |
如图所示,空间有足够大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一带电微粒沿水平射入,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
A.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电势能一定增加 |
B.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一定增加 |
C.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
D.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机械能一定增加 |
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则金属棒内(视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mv2/2eL | B.mv2Sn/e | C.ρnev | D.ρev/SL |
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内阻RG=600Ω,满偏电流Ig=1mA,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A.并联一个约0.2Ω的电阻 |
B.并联一个2400Ω的电阻 |
C.串联一个2400Ω的电阻 |
D.串联一个约0.2Ω的电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