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20分)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国会可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
材料二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6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4分)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2分)两种政治体制对其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材料三从今以后……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15日)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1956年底我国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所说的“几次波折”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哪两次?造成这些波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召开的什么会议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4)根据材料四,1979年后中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有何重大的意义?
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于新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图3
(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近代逐步瓦解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3)根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并回答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4)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博览会展示了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1853年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博览会,新大陆的主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亮相,赢得喝彩。1855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展出了混凝土、铝制品和橡胶。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展出的是缝纫机、印刷机和火车等。1873年的维也纳博览会的幼力机献给了世界,首次展示了电动马达……
材料二图9为19世纪世博会举办城市分布图(括号内的数字为该城市举办的年份)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世界博览会展览的主要内容。
(2)举办世博会的目的之一往往是为了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某个国家、地区的重要纪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材料二中选两例说明之。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在19世纪世博会举办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4)据图9,简述19世纪世博会举办城市的地理位置特点。
(5)19世纪世界大宗物资的运输以水运为主,试说明欧洲水运发达的区位优势。
(6)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7)运用实践及其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列举的世博会展示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