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叙述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时说:“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这表明
A.这部巨著是为更新体例,完善典籍而作 |
B.这部巨著是为考证史料,辨伪求真而作 |
C.这部巨著是为删冗举要,通古鉴今而作 |
D.这部巨著是为惩恶扬善,明性修养而作 |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
1936年蒋介石发表演说,继续倡导“新生活运动”。他提出:“所谓‘现代化’者,就是要‘科学化’‘组织化’和‘纪律化’,概括的说,就是‘军事化’……。”蒋介石的演说最有可能是为了
A.动员一切力量争取“剿共”的最后胜利 |
B.凝聚国民精神应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
C.立足生活价值观念强化专制独裁统治 |
D.弘扬传统文化抵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对表中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1840年 |
1860年 |
1894年 |
|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
59732.7 |
60471.0 |
58915.8 |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
620.9 |
628.6 |
612.4 |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
2.5 |
3.5 |
143.4 |
A.外国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棉纱市场
B.中国土布生产遭遇洋布倾销的重大打击
C.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生产仍具有相对优势
D.甲午战争前传统经济结构解体较为缓慢
1983年3月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A.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 B.缓解经济发展中“滞涨”问题 |
C.废除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 D.消除福利国家政策的不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