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里说道:“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其中“伦理问题”的实践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新思想的萌发
D.清末新政

田玄在《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说到“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政治影响与思想影响的不对称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平衡性的必然结果
C.辛亥革命影响的局限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D.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认识应该有更广阔的宏观思路

《海国图志》记载“……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议会)衙门公议乃行。且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最符合材料所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日本的君主立宪制
C.美国的联邦制和共和制 D.法国大革命后的共和制

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阅读下表,古代雅典政权机构与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相比,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专制主义君主以强化统治的工具
B.机构的执掌者都是由最高统治者任命
C.都是“三权分立”理念的典型政治制度
D.都设置了不同机构以分掌不同权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