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密尔顿从来不曾期待不完美之人制出完美之物。他说:一切经过集体讨论制定的方案均为各种意见的混合体,必然混杂每个个人的良知和智慧,错误和偏见。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一起的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与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 ——摘自刘建湘《美国宪法的商谈原理》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87年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9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是早期的教会作家,虽然承认财产公有和人与人的平等才符合“自然法”,但却认为这些原则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而只能在“未来天国”中实现。到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阿奎那改变了“自然法”的内容,赋予“自然法”的观点以不同的意义。他认为“自然理性的光辉”是“神的光辉”在人身上的“印记”。因此,“自然法”服从于“神法”。他说:“像在上帝所建立的自然秩序中,低级的东西始终服从高级的东西的批、指示一样。在人类事务中,低级的人也必须按照自然法和神法所建立的秩序,服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这就是说,上帝创造的自然,本来就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低级的东西应当受制于高级的东西。在人类社会中也是如此,“下等人”应当服从“上等人”的统治,社会才不致分崩离析。
——作者依据材料整理
材料二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汉加以昭示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
——洛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奎那所论述的观点及其目的是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概述与阿奎那相比洛克的观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动,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不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上经后半个世纪展开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
(2)农奴制改革是
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遭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1796年,64岁的华盛顿在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急流勇退,辞职回家不当终身总统。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11分)
(2)综上所述,拿破仑和华盛顿对本国历史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材料三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整个中东战争之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扰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作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四 2004年,为报复哈马斯集团制造的一系列自杀性爆炸袭击,以色列炸死了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和新领导人兰提斯。哈马斯表示:一定要为两位领导人报仇:随后哈马斯对以色列军民发动了一系列袭击,而这种互相报复的行动,在中东地区已经成为难以解开的怪圈。
(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明二战以来为何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从材料三看出埃及总统萨达特认识到了中东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为此他的政策作了什么调整?(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有哪些?(3分)请设计一个解决的方案。(6分)
(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洛克提出实行法治原则,防止专制独裁的统治。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这些法律的最终目的且唯一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洛克提出了著名的分权理论。他把国家主权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有的称执行权)和对外权(有的称联盟权)。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由民选的议会来掌握。在君主制国家中,两种权力(行政权和对外权)应联合在一起,委托于君主。但行政权和对外权必须从属于立法权,君主必须服从民选的议会。
材料二洛克只注意到立法权应当同行政权严格地区别开来,却没看到司法权也是应同行政权相对立的。行政、司法不分,这是究政制度理论中最忌讳的一种形式。
(1)据材料一,洛克主张建立的是什么形式的政治体制?指出洛克提出这些主张的现实目的是什么?中国唐代的权力分配与洛克的主张是否一致?简要阐述你的理由。(9分)
(2)据材料四,洛克的分权理论有什么欠缺?近代哪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建设中弥补了这种欠缺?这个国家实践的是哪个启蒙思想家的什么理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