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
C.南半球温带地区 |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
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000米 | B.2000米 |
C.3000米 | D.4000米 |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西风影响 | B.季风影响 |
C.信风影响 |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
我国国土整治难度较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 B.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C.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 D.我国经济基础较差,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
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 “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24~25题。
地区 |
超载起止 年份(年) |
超载持续 时间(年) |
年平均超 载率(%) |
西藏牧区 |
1964~2000 |
37 |
47 |
青海牧区 |
1970~2000 |
31 |
18 |
甘肃牧区 |
1973~2000 |
28 |
20 |
四川牧区 |
1982~2000 |
19 |
10 |
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
C.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
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可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
D.只要控制超载现象,就能够完全控制草原退化 |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完成21~23题。
河流 |
长度(km) |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亿m3) |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
甲 |
1 090 |
226 |
61 |
乙 |
541 |
624 |
0.14 |
丙 |
441 |
118 |
4.6 |
丁 |
3 420 |
2 709 |
0.16 |
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A.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 | B.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 |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
依据表中信息判断,沿岸植被条件较差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 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 |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 D.夏季均出现丰水![]() |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8—20题。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形是
A.种植业用地向畜牧业用地转变 |
B.畜牧业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
C.畜牧业用地向种植业用地转变 |
D.林业用地向种植业用地转变 |
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10年春,首尔、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
B.2009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
D.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
该地区为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
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
要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GI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C.卫星遥感技术(RS) | D.人工科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