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基础知识填空
⑴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⑵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淋巴因子、 等。
⑶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⑷丰富度是指群落中 。
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 和 相对稳定的能力。
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 和 。
右图是人类某一家族甲种遗传病和乙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设甲遗传病与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乙遗传病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个体5和个体7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体8的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图中的_________。
(3)若个体3和个体4再生一个女孩,则该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
(4)若个体8和个体9结婚,则生下一个患甲病小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7分)下面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过程称为,图中①的名称是。
(2)决定②的密码子是,连接②与③的是键
(3)在物质④合成过程中,与其模板链上A配对是。
(4)在丝腺细胞中,与蛛丝蛋白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5)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___________。
A.神经细胞 | B.肝细胞 | C.成熟的红细胞 | D.脂肪细胞 |
(9分)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母本是。
(2)操作①叫,操作②叫;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应该在母本的花粉成熟前,操作后。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色。
(4)若P皆为纯合体,让F1进行自交,F2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F2的基因类型有,且比值为。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牵引染色体的运动呢?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实验方法:破坏纺锤丝
实验材料和用具:相差显微镜(可连续观察活细胞一个分裂期的染色体变化)、洋葱、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滴管、广口瓶、清水、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等。
方法步骤:
(1)培养洋葱根尖
(2)切取根尖2~3mm,并对它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
(3)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在相差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时间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1)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②
(2)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选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你认为是否可行?试说明理由。
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12分)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能力.
(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
(3)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
(4)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分裂。
(5)用丙酮从D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