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不让民产之土布、土棉出口 | B.民众缺乏爱国心,追求洋布、洋棉 |
C.手工制造的土布、土棉产量太低 | D.大量倾销的洋布、洋棉价廉物美 |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 B.抑商、禁海政策 |
C.农工商皆本 | D.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
英文单词CHINA小写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商中期到东汉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
B.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 |
C.唐朝有唐三彩,元代有珐琅彩,明代有青花瓷,清代有粉彩瓷 |
D.在欧亚非地区都曾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 |
下图所示城市的繁荣景象出现于
A.汉代的![]() |
B.唐代的长安 | C.北宋的东京 | D.明代的北京 |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