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
A.相权进一步削弱 |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
C.众相制初步确立 |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
以下是某校高三一班学生对理学的理解,学生甲认为:“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乙认为:“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学生乙观点的是
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
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D.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先秦的世袭制 | B.汉代的察举制 |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 D.隋唐的科举制 |
《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列诗句、观点或现象与当今生态文明观最为贴近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 B.“风吹草低见牛羊” |
C.“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 D.“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该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尊儒抑法 | B.抑儒尊法 | C.抑儒抑法 | D.尊儒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