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至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
A.国民党统治区 | B.日本占领区 |
C.陕甘宁边区 | D.农村革命根据地 |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
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
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 |
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 B.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
C.变革制度,实行民主共和 |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洋务运动的影响 | B.维新运动的影响 |
C.抗日战争的影响 |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