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权,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重,自隋以来,基本不设(隋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权。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材料二    赵匡胤采取“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三大纲领,巧妙地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以来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
(1)结合材料一,概括自隋以来基本不设尚书令的原因。唐太宗的具体做法是什么?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制度建设与国家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面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材料二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三大革命”。
(3)“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阶段。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3)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简要说明该组织的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
(4)四五百年以来的全球化使任何国家都受到强烈冲击,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中国的政治文明经过了漫长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有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遇擦身而过。——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2)据材料二(三次机遇任选一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失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的原因。
材料三该图是某博物馆陈列的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方案,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的图案。

(3)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材料四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英国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进一步剥夺本国民众的基本权利,还包括燔诗书、禁游学诸文化政策。其强国兴邦与进行战争的目的主要是扩张国土和增固君主的权力,而西方古典古代社会有关人民取得平等权利的改革内涵,在战国变法中完全找不到相应的影子。
——引自《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 雅典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以分贵族会议之权;并设立陪审法庭,由公民充任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
——引自《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材料三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战国时期的变法与雅典梭伦改革共同的政治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战国时期的变法与雅典梭伦改革的主要不同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