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权力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

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②拜会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③探讨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④他们还欣赏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