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场梦”是怎样破碎的?为应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改变“亡国灭顶”的命运,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那些努力?
(2)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有何特点?回顾这一探索历程,你认为每一次努力的积极影响在哪里?(至少列举两次探索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2分,写出两个事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索沃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17世纪到19世纪,通过革命或改革,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利。……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件?
材料二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
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为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下图是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3)你认为材料三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知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们的时代。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影响如何?
(2)材料二中的“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影响?
(4)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英.法.美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都产生过纲领性的法律文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1)英国议会想以此达到什么目的?据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哪一文件?制宪会议制定和颁布此文件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独立宣言》
(3)指出材料二.三的相同主张。

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同时代的人,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1)材料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请列举其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一幅代表性作品。
材料二“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哥伦布
(2)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哥伦布怎样的心态?请在下图中绘出哥伦布远航的大致方向。

材料三以前的世界史,其实主要是地区史,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3)结合此材料,谈谈哥伦布远航对美洲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1972年2月28日,……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摘自《安理会爆发大国投票战叙利亚成为最新火药桶》(刊载于《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况建国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当今时代,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中国应该如何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