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共同追寻的目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合作”主题的探究任务。
步骤一:史海回眸──走进历史中的正当合作
(1)2014年距第一次国共合作已90周年,距离第二次国共合作已75周年。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进行合作的事例(仅举一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二战中,中、美、苏等国共同签署了哪一文件,成立了哪一组织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雅尔塔三巨头”聚会后诞生了哪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
步骤二:图说历史──再认历史中的不正当合作
(3)上述系列图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酿成怎样的后果?“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步骤三:反思认知──感悟正当合作的真谛
(4)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合作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俄罗斯中国年”、“中法文化年”、“中意文化年”、“感知中国——韩国行”等大型活动。对于这些活动的举办,你有怎样的认识?
经济政策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灵活的经济政策调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经济政策探微】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间接过渡”代表的经济政策的名称,并分析其“两允许”的成效。
【视角二 大萧条时期美国反危机实践探析】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危机表现”和“反危机实践”二者的特点。
【视角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探寻】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要符合国情”这一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其中两次“调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综合探究题。
探究一:诗史证历史
(1)史料互证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提取上图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得出互证的结论。
探究二:数据探历史
——摘编自欧阳萍、方文《19世纪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其影响》等
(2)经济发展是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指出上图中至少三个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探究三:辩证论历史
1866年,外交官张德彝在日记中写道:从牛津乘火车赴伯明翰“沿途烟简丛立,高皆数丈,黑烟冥冥,直冲霄汉”。
——摘编自张德彝《航海述奇》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埃及收回由英国把持的苏伊士运河主权后,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主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交通发展”,自拟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价值正确,史论结合,辩证论述,结构完整)
人类文明走到新的十字路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请结合所学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在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任选一个或从整体上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能读得懂多深刻的历史,就能看得见多遥远的未来。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
(1)史料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你按照示例,在材料中任选一则史料,写出史料类型和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示例:史料序号:①
史料类型:实物史料
历史信息:该史料实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实,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2)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请在材料中选择至少两则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所反映史事之间的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中国与世界”,谈谈你的感悟。
示例:中国好,世界才会更好;世界好,中国才能更好。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起源和传播的中心。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郭孟良《中国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按照示例,列举不少于三个论据证明中国是茶的起源地。
示例:四川、云南等地的自然条件适合茶树生长和种植。
材料二:中国古代茶业史(部分)
——据郭孟良《中国茶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广州、上海、福州茶叶出口总额情况
——据郭孟良《中国茶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茶叶出口变化的原因。
(4)你班围绕“中国茶文化”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按照示例,为研究成果拟一个题目。
示例:《茶:一片东方树叶的传说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