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农业稳,天下安。中国自古就重视农业的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 |
农业发展的措施与成就 |
先秦时期 |
战国时期,秦国在四川成都平原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 ① 。公元前356 年,秦国又进行了一场变法,法令规定,国家 ② ,允许自由买卖。这 些措施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秦汉时期 |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后继者们,吸取秦亡的教训,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③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④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北朝的 ⑤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
隋唐时期 |
隋朝时, ⑥ 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⑦ 统治时期,农民改进生产技术,制成曲辕犁和筒车,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宋元时期 |
宋朝时, ⑧ 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明清时期 |
明末 ⑨ 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
综上所述,你认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⑩ |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9分)
【贞观之治】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分)
【和同一家】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2分)
【制度创新】
(3) 根据右图回答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1分)
材料三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4) 材料三中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
策动的。唐代新政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1分)
【开放交流】
材料四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均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 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你从他们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3分)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北宋“交子”《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的中心及其开通的目的? 它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分)
(2) 材料二中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3分)
(3) 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观察下列图片,分析有关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
人类历史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949年新中国建立伊始,当时政府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施政纲领是什么?
(2)195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步有真正意义是的社会主义宪法,写出这部宪法的名字。
(3)历史的教训:“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治,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治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过去我们都不足”,其中最应反思的是哪次运动?
(4)历史的转折,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两部法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图一的历史意义
(2)图二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后中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举出外国改革的两个经济措施(农村、城市各举一例)
(3)与这两个事件对应的两位伟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