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围绕“战后世界文明的竞合共进”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主题一 表解历史
材料一 表3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时间 |
国际关系格局 |
形成标志 |
维护工具 |
20世纪20年代--二战前 |
A |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
国际联盟 |
B |
两极格局 |
雅尔塔会议 |
联合国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 |
多极化趋势 |
C |
联合国 |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写出表3中标有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主题二 读图释史
材料二 一组国际经济组织徽章
(2)材料二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趋势?中国加入了那两个国际和地区性经济组织?
主题三 文汇历史
材料三 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但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各种有利 条件,……加上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等因素,到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二战前的 最高水平。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二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
——川教版《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四 日本自民党5月30日上午召开国防小组和安全调查会的联席会议,批准了有关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建议草案。考虑到朝鲜的核及导弹开发,草案建议政府考虑使自卫 队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建议草案针对中国的海洋活动提出了加强岛屿防卫。
——摘编自《参考消息〈日拟发展攻击敌国基地能力〉》• 2013年5月31日第19830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2分)
(4)当今,日本经济再次强大,你认为日本还会在亚洲挑起新的战争吗?请你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
材料一:梦,即目标、理想;中国梦,即中国人的共同目标。中国梦,记录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线。
⑴根据所学知识,把下表内容补充完整:
历史时期 |
民主革命时期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
年份 |
19世纪 60-90年代 |
1895-1898年 |
1911年 |
1945年 |
20世纪80年代 |
④ 年 |
中国人 的梦想 |
洋务 救国梦 |
① 梦 |
② 梦 |
和平 建国梦 |
③ 梦 |
全面 小康梦 |
上述梦想的 共同目标 |
⑤实现。 |
|||||
材料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⑵请从个人与集体关系角度谈谈对“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的理解。
材料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正是因为一代代人的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伟大的“中国梦”才越来越接近现实。
⑶材料二、三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应该弘扬哪些精神?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也。”
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机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材料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中日围绕钓鱼岛的争端不断发酵。
(1)材料一中的“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一屈辱条约?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2)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件“大梦唤醒”的史实。
(3)材料二中的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机之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如何共同应对这一历史事件?
(4)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为解决材料三中的钓鱼岛问题提两条建议。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 习近平提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1)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发展区域。古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古丝绸之路被称为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请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证明。
(3)习主席“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共同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漫前夜】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1920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材料一中学者所谓“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深刻反思】在民族危亡之际,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自我反思,提出了向西方学习。
A:“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B:“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盖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摘自《公车上书》原文
C:“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请根据材料二说出A、B、C各自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要概括这一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革命征途】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着中国人民踏上了革命征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标志着我党开创独特革命道路的事件是什么?这一道路的特色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蛟龙号第五次下潜”。
材料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三次科技革命内容,完成下表:
次数 |
开始时间 |
代表 |
作用 |
第一次科技革命 |
18世纪下半叶 |
||
第二次科技革命 |
19世纪后期 |
电气、原子能、航空航天 |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信息技术 |
材料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方面,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同时,各省(区、市)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即地方“百人计划”。
材料四:2013年5月19日,教育部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基本均衡率达到95%。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将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明确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
(3)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什么竞争?因此,我国提出了实施哪两项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