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召开,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会议决定:大会永久落户乌镇,每年一届,持续举办。回答1—2题。
1.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下列科技成就的出现不属于“信息化社会”的是( )
2.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举办,说明( )
A.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已经位于发达国家前列 |
B.发展互联网科技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
C.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
D.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在科学技术领域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过程即充满了残忍的流血战争,又不时碰撞出友好的火花,促进了各族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篇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材料二
(2)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次著名的战役?图一战役汉军的领军人物是谁?
和平篇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三中的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
(4)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四 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说:“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十八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5)材料中“鞑靼人”是指什么人?他们的回归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融汇篇
材料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影响如何?
(7)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一谈如何处理现在的民族关系?
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期间参观了二战重要地点——波茨坦,波茨坦因中、美、英三国在1945年7月发表了对日的《波茨坦公告》而闻名世界。《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的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历史上,日本是怎样窃取中国东北及台湾等岛屿的?
(2)《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3)有学者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没有正视其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关,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4)针对日本否认其侵略亚洲各国历史及其宣称“拥有钓鱼岛”的主张,请你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
“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主席会见参加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时的讲话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开始于那一年?请你试举1例“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加以说明
(3)“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履行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4)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标志是什么?
(5)回顾这场战争,你有什么感想?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请写出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本大题共6分)
材料一“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护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兹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怎样看待英、法等国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的好处?
(2)材料二中的“本宣言”指的是什么?对比材料一、二,西方大国在对法西斯国家侵略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
(3)上述材料对我们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有何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