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问题。
材料一:二战末期日军兵力分布
地区 |
本土和南洋(对抗英、美) |
满洲和朝鲜(对抗苏联) |
中国战场 |
兵力分布 |
550万 |
92万 |
110万 |
二战中日军战死者分布
地区 |
中国关内 |
满洲(中国东北) |
缅甸 |
太平洋战场 |
死亡人数 |
40万 |
9万 |
16万 |
120万 |
备注 |
|
绝大多数系苏军造成 |
多数系英军造成 |
都死于同美军交战 |
材料二: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国的战略要地如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还都在日本占领之下,……美军在太平洋岛屿战中能大量击毙日军,是因为美军拥有占绝对优势的火力和技术装备。日本海军的几十艘战列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绝大多数都沉入海底,又基本上是由美军造成。日本除了在海外战场遭受重大损失,本土也遭受了猛烈轰炸,包括落下两颗原子弹,这些全系美军造成。
材料三:全面抗战开始前,中国政府统治区年产钢不过4万吨,日本却高达580万吨。……1936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仅为可怜的11.9亿元法币(折合4亿美元),同年日本财政收入则超过100亿日元(折合30亿美元)。美国战时年最高钢产量超过8000万吨,年财政收入达1000多亿美元。……中国作为战胜国享受不到应有待遇,还受到其他盟友欺凌,其原因只有用定量分析才能解释。
——以上均摘自徐焰《抗日战争的真实战况》
(1)毛泽东谈到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时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集
材料二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罗斯福新政内容
材料三全会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问题。...... 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因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些年来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某会议公报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该法令反映出罗斯福新政具有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决议?依据材料指出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怎样的转折?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全会”共同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9日)
(1)指出材料一图中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地点E处是什么地方?
(2)张骞通西域发生在哪一年?它和古代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请仔细观察下图,完成提出的问题。
(1)隋运河南起A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B___________(今北京)。(注:填古地名)
(2)连接黄河和淮河的一段运河C 是_________________。(注:填河段名称)
(3)从走向上看,大运河有何重要特点?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侵略战争 |
侵略目的 |
主要不平等条约 |
主要危害 |
鸦片战争 |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和维护鸦片贸易 |
《南京条约》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北京条约》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
中日甲午战争 |
日本为了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
《马关条约》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列强为了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镇压义和团运动 |
《辛丑条约》 |
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以下表述是以上表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表中所表达的的意思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表中没有汲及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C”。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国家都有英国,其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都曾攻占北京。()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除《辛丑条约》外都有割地的内容。()
5.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回顾二十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2)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坏了中国的利益?
(3)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军事上进行了哪些合作?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今年4月23日奥巴马访日,声明钓鱼岛在内的所有日本管辖下的地区,均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共同防卫条款,对于早前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奥巴马表示欢迎和支持。有学者认为此举会加剧中日矛盾,安倍有可能在钓鱼岛打响第一枪,你认为日本还会在亚洲挑起新的战争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