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巢(地名)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人名)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史记·项羽本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素居家,好奇计( ) (2)陈胜败固当( )
(3)怀王入秦不反( ) (4)项梁然其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范增认为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本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骆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居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之,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陈寿《三国志》)
注释:①骆统:当时八岁,后为吴国大将。②士大夫:古代指社会上层人士或有声望的读书人,这里代指“乡里及远方客”。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利尽南海 ( )(2)数问其故( )
(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4)母亦贤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译文:
(2)乃自以私粟与之,又以告母译文:诸葛亮为什么认为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是可行的?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乙文中所说的“骆统为之饮食衰少”中“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话概括【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
读罢乙文,你觉得骆统日后能成为大将军,与哪些因素有关?
齐欲伐魏。淳于髡(kūn)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qūn)者,
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
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天下之疾犬也()(2)犬兔俱罢()(3)谢将休士也()用“/”标示文中画线的句子需要加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
B.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
C.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
D.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
为什么淳于髡能说服齐王中止出兵?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境过清/水尤清洌 | B.不可久居/居无定所 |
C.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 D.乃记之而去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翻译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4分)
附加题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③钱,时遽未之录。尔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余,彬毅然不受。
彬后为郫④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之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选自北宋《太平广记》)
【注释】①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度量。②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质:抵押借货。④郫:pí,地名,今四川成都西郊郫县。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②以手巾裹之()
③辄以金之半酬()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后 赎 苎 于 束 中 得 金 五 两 以 手 巾 裹 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从文中你看到甄彬是一个怎样的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 B.寻病终/寻向所志 |
C.忘路之远近/水路草木之花 | D.复前行/不复出焉 |
作者从三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一是行动口口口口;二是衣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三是精神状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根据原文填空)(3分)
翻译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取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语言质朴,清新自然。 |
B.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伏笔。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设下伏笔。 |
C.在桃花源出现前,作者描写桃花林的美景,作用是暗示将有“奇境”出现,为下文写桃花源的隐蔽幽深和美好做铺垫。 |
D.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