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巢(地名)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人名)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史记·项羽本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素居家,好奇计( ) (2)陈胜败固当( )
(3)怀王入秦不反( ) (4)项梁然其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范增认为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本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
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 (2分)
A.初极狭,才通人 ()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便要还家() |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社会?现在的你怎样看待这个社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庶竭驽钝(4)以彰其咎.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加以概括。
. 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5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本文作者是代,文章出处是《》。 (3 分)
.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1)项为之强(2)鹤唳云端
(3)鞭数十 (4) 徐喷以烟
.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请你写出本文中的两个成语。
.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
刘桢以石自喻
刘桢性敏①善辩。曹丕尝请诸文学②,使甄夫人③出拜。坐者皆伏,桢独平视如故。武帝④闻之,大怒,命收⑤之。后免死,输作磨工。武帝尝辇⑥至尚方⑦观作者,见桢匡坐正色,磨石不仰。武帝问曰:“石何如?”桢因得喻己,跪对曰:“此石出自荆山⑧,外有五色之章⑨,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调之不增文。天性坚贞,受之自然。”武帝顿悟,顾左右大笑,即日还宫赦桢,复其官。(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敏:聪明。②文学:文学上有造诣的人。③甄夫人:指曹丕妻子。④武帝:魏武帝曹操。⑤收:逮捕。⑥辇:用人推的车。⑦尚方:官署名,专为宫中制作器物。⑧荆山:在楚国境内,相传卞和氏在荆山得璞,后琢成和氏璧。⑨章:花纹。.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刘桢性敏善辩▲(2)武帝闻之▲
(3)跪对曰▲(4)顾左右大笑▲.找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外有五色之章
A.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B.辍耕之垄上 |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D.长跪而谢之 |
.武帝为什么“还宫赦桢,复其官”?请结合文意回答。
(二)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故不错意也▲
(3)长跪而谢之曰▲(4)徒以有先生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根据文意,用课文原句填空,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士之怒,▲,▲。.秦王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写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