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该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清末新政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清末以来中国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副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
A.崇尚“富而好礼” | 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 |
C.鄙视“货殖功利” | D.重农抑商观念废弃 |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的历史特征。据此推断这个朝代是(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官营手工业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出现“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富阳县志》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明清时期,农民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
B.由明至晚清农村赋税缴纳以土地为主 |
C.明朝以来,政府农民迁徙限制逐渐松弛 |
D.近代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根本性变革 |
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该机构是( )
A.军机处 | B.内阁 |
C.议政王大臣会议 | D.南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