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角度一: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决议”,或仅仅是“人民决议”,……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中的“人民决议”说明了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政权机构有哪些?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5分)
研究角度二:各具特色的民主政体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中“独占的政治统治”指的是什么?简述英国资产阶级为确立和巩固“独占的政治统治”的途径。(6分)
研究角度三:法制化与民主进程
材料一 《联邦宪法》(指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谈到1787年宪法时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3)上述两则材料如何看待1787年宪法?结合所学阐明其依据。(6分)
研究角度四:“旧邦改造”与“人民当家作主”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着“旧邦改造”的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了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局面。
(4)列举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旧邦改造”方面的实践。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特点。(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材料二: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的原因。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笔者利用2 O世纪上半期中央政府历次的人口普查与人口登记的数据,对中国人口总数进行了估计,认为1911年时的中国人口总数为4.1亿,1936年初时为5.3亿。……这一结果意味着1911—1936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O.27‰,1936—1946年为1.333‰,1946年初至1949年底为8.00‰。
——侯杨方《中国人口史·第六卷·民国时期》
材料二:15—18世纪,一切随人口变化而变化。人口增加了,生产.和交换就会增加,边缘地区的种植业就会发展;手工工场就会兴旺;村庄和城市的规模就会变大;流动人口就会增加。人口增加的压力越大,人们做出的建设性反应就会越多,这就是无声的命令。…… 16世纪,(英国)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以及毛纺织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许多地主、富裕的自耕农把土地作为牟利的手段,实行规模化经营,进行商品生产。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既冲垮了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又荡击了以小农个体生产为基本模式的封建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加速了小农与土地的分离,从而导致了社会的变革。
——孙义飞《近代早期欧洲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关系模式探析》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1911年——1949年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基本观点。依据材料二,以近代英国圈地运动为例,证明该观点。 (6分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
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
——《藏书》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藏书》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1)依据材料,归纳李贽主要观点及其时代价值。(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世界各国文明在相互碰撞中既有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融合,但也有冲突,甚至战争。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一一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三 中国商品的净出口从1931年的14.17亿元猛降到1934年的5.35亿元,棉纱出口从1929年的34万担降到1935年的24万担,生丝从42万担降到18万担,茶叶从94万担降到63万担。出口萎缩首先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从1931年到1934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农业产值竟下降了47%,农村一片哀鸿萧条。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材料四与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伊始时相比,近期中美关系变得日趋紧张,尽管奥巴马访华似乎有所缓和。目前利害攸关的问题仍涉及广泛,从美国对台军售、到奥巴马总统会见达赖喇嘛、到谷歌事件、到对伊朗的制裁、到人权争端以及气候谈判僵局。
——《全球视野——胡一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政治制度进步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而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下滑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谈谈关于中外交流方面的启示。
近代以来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二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材料三为增强自己的军事积累而由美国发动的技术革命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技术发展到了巅峰。……但对苏联来说,技术革命证明是一场噩梦,因为技术革命没有任何方面增强中央计划经济的实力。……1991年的海湾战争表现了苏联在竞争中被拉下的距离……为赶上美国而展开的竞争最终搞垮了苏联的士气和经济。
——(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英国是怎样“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并且“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能后来居上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和科技等方面分析“苏联在竞争中被拉下的距离”的原因?
(4)当前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请您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