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
C.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
D.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
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 B.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C.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 D.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 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资格。当时,他若想获取政治权力,下列哪条途径可行?
A.参军,争取立下军功 | B.经商致富 |
C.收买人心,多拉选票 | D.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
面对波斯人的人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民族意识的形成 |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