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19世纪50年代末俾斯麦对德国未来制度做了这样的构想: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并不冲突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国的政治体制适合国情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有历史必要性
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在《物种起源》一书出版20年后,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英国评论家,大胆说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写道:如果英国人口的增长赶不上中国人,那个无精打采的种族将会蹂躏地球的许多地方,而本来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英国人定居在这些地区将受到威胁。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主义成为19世纪末后种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B.达尔文主义应用于社会对世界的影响是消极的
C.达尔文主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的唯一指导思想
D.中国过多的人口挤占了英国人的生存空间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