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尚书》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
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在汉译的“美国政府”一词中,“政府”的英语原文是“GOVERNMENT”,而在汉译的所谓的“克林顿(1993—2001年担任美国总统)政府”一词中,“政府”的英语原文中却是“ADMINISTRATION”。这显然是两个长得面目全非的完全不同的英语单词……“GOVERNMENT”,它的主要含义是“政府”,“政体”……“ADMINISTRATION”,它的主要含义是“管理”,“行政机构”……查一查英语世界出的词典……我看到,跟在克林顿后面的“政府”(ADMINISTRATION)除了类似英汉词典的“管理”,“行政机构”之外,它在作为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犬写)时,……它明确指出,这只是指政府的“执行分支”的官员和他们的政策及原则。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
(1)指出材料一的两段话中“民主”一词内涵的差异。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这“两个长得面目全非”的政府分别指的是什么?如此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
一—《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 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和美、德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关系的特点和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关系。
(4)根据材料四,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央经济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央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业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积极性……中共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确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1949年
1952年
农业
约下降25%
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工业总产值
140.2亿元
343.3亿元
财政状况
财政赤字占全部支出的2/3
结余7.7亿元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发展生产”与“维持政权”的关系是如何论述的?
(2)归纳材料二中所述新中国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汉两将军(指卫青、霍去病)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死)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匈奴虽病(一蹶不振),远去,亡匿于漠北寒苦无水草之地。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兵速而不解,天下苦其劳,干戈日滋,府库并虚。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复入朝,……愿婿汉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昭君赐单于。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三野,布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三 (鞑靼部)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段(通缎)布难得。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囊贮水煮肉为食。……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掳掠,以得锅为奇货。
——《明经世文编》卷317
材料四 (俺答汗多次派人向明朝要求通贡互市,直至1571年,隆庆五年,双方才达成协议)(俺答汗)事朝廷甚谨,部下卒有掠夺边民者,必罚治之,且稽首谢罪……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九边(明朝中央政府与蒙古族的交界地区)生齿日繁,守备日周,田野日辟,商贾日通。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试分别概述汉武帝及汉元帝对匈奴的政策,并作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三、四,概述明朝与蒙古族鞑靼部的关系及其影响。
(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在谈到辛亥革命失败时说:“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害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据材料回答:
①孙中山在上文中指出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②除孙中山在上文中总结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外,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③依据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你对他的革命精神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情牵两岸,月共一轮,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同胞尽管历尽悲欢离合,但割不断血脉相连的认同。我们了解台湾同胞特殊的遭遇,那是近代中国苦难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
-------贾庆林的讲话(2005年1月28日)
材料二:新华网快讯: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2005年4月27日上午8时50分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之后,连战还在博爱广场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他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说孙中山先生不仅致力于和平奋斗救中国,而且主张发展实业,让中国强盛起来。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理想值得两岸同胞敬仰。
材料三:人民网南京5月7日电:今天上午,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拜谒中山陵。宋楚瑜在博爱广场前发表了讲话:今天能够亲自到我们所尊敬的孙中山先生陵前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内心不仅是激动也很振奋。我从18岁一个一个字念三民主义,内心有很多的感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台湾同胞19世纪末经历的“苦难历史”指什么?当时,台湾人民有何反应?
(2)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的“丰功伟绩”(不少于三项),并分析后人“敬仰”他的原因。
(3)材料三中所指“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发生产生过什么作用?
(4)两党先后拜谒中山陵从国共合作方面讲说明了什么?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