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Kohler和Milstin成功获得单克隆抗体,由于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被誉为“免疫学上的一次技术革命”。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组成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
B.单克隆抗体仅特异地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进行免疫反应 |
C.生物导弹就是一种单克隆抗体 |
D.单克隆抗体可以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
下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如表中所示,则相应的叙述与图示不符的
选项 |
甲 |
乙 |
丙 |
相应的叙述 |
A |
植物体一部分 |
愈伤组织 |
植物体 |
若甲离体培养,则①过程表示脱分化,②过程包括再分化 |
B |
二倍体 |
花粉 |
单倍体 |
经①和②过程形成的丙一般含有一个染色体组,通过③得到的甲为纯合子 |
C |
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 |
①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的激素对甲和乙都能起到反馈调节作用 |
D |
抗原 |
B细胞 |
浆细胞 |
过程①需要糖被的参与,过程②是B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③是分泌到体液中的物质 |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
B.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
C.特异性免疫,抗原 |
D.特异性免疫,抗体 |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光强等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
B.光强大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
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