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6分,每空一分,选择其中的3小题作答,)
(1)孔子和孟子持两种不同的处世的方式,孔子认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则主张“,”
(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别人的怨恨:“, ”
(3)子夏认为应该怎样“事父母”“”怎样“事君”“”
(4)子夏政时,孔子告诫他“无欲速,无见小利”,为什么呢?“,”
(5)孟子认为以民之乐为乐,以民之忧为忧的人,在“, ”时必定能够称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宗龙,字仲纶,云南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①,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启元年,辽阳破,帝下募兵之令,宗龙请行。一月余,得精卒五千。明年,安邦彦反,围贵阳,土寇蜂起。请发帑金济滇将士,开建昌,通由蜀入滇之路,帝多采纳之。又上疏自请讨贼,帝大喜。会宗龙以疾归,不果行。
四年正月,贵州巡抚王三善为降贼陈其愚所绐②,败殁。其夏即家起宗龙巡按其地,兼监军。宗龙直渡盘江,战且行,寇悉破。擒斩其愚。宗龙乃条上屯守策,部议从之。诏加太仆少卿。忧归。崇祯三年起故官。用孙承宗荐,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未几,拜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用小故夺官矣。居久之,十年十月流寇大入蜀,陷蜀三十余州县,帝拊髀而思宗龙曰:“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趣即家起宗龙。宗龙至蜀,代王维章与总兵罗尚文御却贼。十二年五月以杨嗣昌荐,召为兵部尚书,去蜀。八月至京,入见帝。宗龙为人伉直任气,不能从谀承意。帝愤中枢失职,宗龙朴忠,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顾恳言不已,遂怫然曰:“卿当整理兵事尔。”既退,语嗣昌曰:“何哉?宗龙善策黔,而所言卑卑,皆他人唾余,何也?”自是所奏请,多中格③。
当是之时,李自成有众五十万,自陷河、洛,犯开封。帝命宗龙专办自成。议尽括关中兵饷以出,然属郡旱蝗,已不能应。十四年九月四日以川、陕兵二万出关。秦师食尽,宗龙杀马骡以享军。明日,营中马骡尽,杀贼取其尸分啖之。营中火药、铅子、矢并尽。夜半,潜勒诸军突贼营,杀千余人,溃围出。宗龙徒步率诸军且战且走。十九日,日卓午,未至项城八里,贼追及之,执宗龙,呼于门曰:“秦督围随官丁也,请启门纳秦督。”宗龙大呼曰:“我秦督也,不幸堕贼手,左右皆贼耳。”贼唾宗龙。宗龙骂贼曰:“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贼抽刀击宗龙,中其脑而仆,斫其耳鼻死城下。事闻,帝曰:“若此,可谓朴忠矣。”复官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谥忠壮。
【注】①行取:明清时,地方官经举荐保举后调任京职。②绐:dài,古同“诒”,欺骗,欺诈。③中格:中途搁置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地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即家起宗龙趣:马上 | B.请启门纳秦督纳:交纳 |
C.陷蜀三十余州县陷:攻陷 | D.宗龙杀马骡以享军享:供应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傅宗龙心忧天下的一组是()
①帝下募兵之令,宗龙请行②会宗龙以疾归,不果行
③宗龙直渡盘江,战且行④宗龙乃条上屯守策
⑤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⑥宗龙杀马骡以享军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宗龙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可谓文武双全。虽然最后战败而死,却无损于他的声誉。 |
B.明代末年,社会动荡,到处起兵,国无宁日,纵使一代名将傅宗龙四处平叛,也难保大明江山。 |
C.傅宗龙率兵讨伐李自成,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加上后勤供应不济,弹尽粮绝,兵败被俘,慷慨赴死,可谓壮哉! |
D.傅宗龙为人刚直,不肯阿谀奉承,觐见皇上时,关心民心疾苦,恳切地说个不停,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誉。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龙乃条上屯守策,部议从之。
(2)潜勒诸军突贼营,杀千余人,溃围出。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为政》)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 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章句上》)请写出孔子“恕”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与孟子在待人方面的基本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越州余姚县海塘记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涂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冒:淹没 |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世:继承 |
C.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过:责备 |
D.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胜:制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B.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C.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D.其不出于此乎? 其皆出于此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为“海塘记”,主要篇幅却用来叙述作者与筹建海塘的顾景初“从容言天下事”,在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作者的为政思想。 |
B.作者写作本文一是为了完成谢景初所托,二为记取谢景初之言留存后人深思。 |
C.谢景初认为,兴修水利、治理农桑以及兴办学校、使百姓相习礼乐,这是地方官的两件大事,作者深以为然。 |
D.谢景初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与世吏之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而,作者认为宋代近百年来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们的不作为。 |
作“/”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善 夫 仁 人 长 虑 却 顾 图 民 之 灾 如 此 其 至 其 不 可 以 无 传 而 后 之 君 子 考 其 传 得 其 所 以 为 其 亦 不 可 以 无 思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3分)
(2)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财务,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拜御史中丞 拜:拜见 |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 用事:掌权 |
C.忽辛遂伏辜辜:罪 |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识:作标记 |
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
C.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他们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为自己辨白。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
(2)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颙,字中孚,盩厔①人。又字二曲,二曲者,水曲曰盩,山曲曰厔也。布衣安贫,以理学倡导关中,关中士子多宗之。父可从,为明材官。崇祯十五年,张献忠寇郧西,巡抚汪乔年总督军务,可从随征讨贼。临行,挟一齿与颙母曰:“如不捷,吾当委骨沙场。子善教吾儿矣”遂行。兵败,死之。颙母葬其齿,曰“齿冢”。时颙年十六,母彭氏,日言忠孝节义以督之,颙亦事母孝。饥寒清苦,无所赁藉,而自拔流俗,以昌明关学为己任。有馈遗者,虽十反不受。或曰:“交道接礼,孟子不却。”颙曰:“我辈百不能学孟子,即此一事不守孟子家法,正自无害。”
先是颙闻父丧,欲之襄城求遗骸,以母老不可一日离,乃止。既丁母忧,庐墓三年,乃徒步之襄城,觅遗骸,不得,服斩衰②昼夜哭。知县张允中为其父立祠,且造冢于战场,名之曰“义林”。常州知府骆钟麟尝师事颙,谓祠未能旦夕竣,请南下谒道南书院,且讲学以慰学者之望。颙赴之,讲于无锡,于江阴,于靖江、宜兴,所至学者云集。既而幡悔曰:“不孝!汝此行何事,而喋喋于此?”即戒行赴襄城。常州人士思慕之,为肖像于延陵书院。颙既至襄城,适祠成,乃哭祭招魂,取冢土西归附诸墓,持服如初丧。
康熙十八年,荐举博学鸿儒,称疾笃,舁床至省,水浆不入口,乃得予假。自是闭关,晏息土室,惟昆山顾炎武至则款之。四十二年,圣祖西巡,召颙见,时颙已衰老,遣子慎言诣行在陈情,以所著四书复身录、二曲集奏进。上特赐御书“操志高洁”以奖之。颙谓:“孔、曾、思、孟,立言垂训,以成四书,盖欲学者体诸身,见诸行。充之为天德,达之为王道,有体有用,有补于世。否则假途干进,于世无补,夫岂圣贤立言之初心,国家期望之本意耶?”居恒教人,一以反身实践为事,门人录之,为七卷。是时容城孙奇逢之学盛于北,余姚黄宗羲之学盛于南,与颙鼎足称三大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有删改)
[注]①盩(zhōu)厔(zhì):县名,在陕西省,今作周至县。②斩衰:我国古代一种丧服名。“衰”通“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士子多宗之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 |
B.张献忠寇郧西寇:侵扰 |
C.惟昆山顾炎武至则款之款:招待 |
D.否则假途干进干:谋求 |
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李颙“操志高洁”的一组是()
①布衣安贫,以理学倡导关中②如不捷,吾当委骨沙场
③有馈遗者,虽十反不受④所至学者云集
⑤以所著四书反身录、二曲集奏进⑥居恒教人,一以反身实践为事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儒立言垂训本应成为后继者遵循的处世典范,但李颙认为,只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即使与先哲的做法偶有相悖也无妨。 |
B.李颙知父丧,但不能留下老母独自去寻父遗骸,所以直到母亲去世,他先守孝满三年后再赴襄城哭祭其父,足见其孝心。 |
C.常州知府骆钟麟曾师从李颙,因颙父之祠未竣,故请李颙南下讲学,后为李颙立像于延陵书院,以表对恩师的思慕之情。 |
D.大儒李颙认为圣贤立言的本意是希望学者能够体会于心获得内在的充盈,实践于行可以达成王道,有知有行则有补益于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临行,挟一齿与颙母曰:“如不捷,吾当委骨沙场。子善教吾儿矣”遂行。
(2)知县张允中为其父立祠,且造冢于战场,名之曰“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