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不害孙也。其先本居陈郡,徙关中。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峤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必能咸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峤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峤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峤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峤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峤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峤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 “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峤竟免坐累。峤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
(摘编自《旧唐书•殷峤传》)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掌制诰之选也制诰:拟写诏书。 |
B.准其情状,诚合严诛诚合:确实应该。 |
C.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怜悯慎重。 |
D.峤竟免坐累坐累:牵累获罪。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
B.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
C.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
D.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峤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
B.殷峤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殷峤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
C.殷峤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了城池,征收重税。殷峤认为不能给蛮夷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 |
D.殷峤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峤必能咸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5 分)
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史,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5 分)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吏道
【元】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虞建宫,厥可稽已建:管理。 |
B.而天下阴受其赐阴:暗中。 |
C.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缘:靠着。 |
D.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平:治理。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但以刘日薄西山 |
B.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人之乱也,由夺其食徒慕君之高义也 |
D.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2)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认为后世官吏与古时官吏的区别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言 身 之 文 也 身 将 隐 焉 用 文 之 是 求 显 也 奚 以 此 为 哉 予 意 大 夫士 之 爱 公 者 强 为之名 耳 非 公 意 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渠欲得君作记 得:得到。 |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辨:区别。 |
C.出处一致 处:退隐。 |
D.以诗酒游诸公间 游:游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以我故为之其皆出于此乎 |
B.则容或有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C.胁肩以入市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
D.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斯天下之民至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
(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选文中作者如何分析真隐居和假隐居,对此什么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韐(ɡé),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六倍,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①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②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
知荆南,河北盗起,复以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 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酌卮酒而缢。
韐庄重宽厚,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
(选自《宋史》卷446,有删改)
【注】①邻伍:邻居。②蠲(juān):免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密疏以闻,诏许之疏:奏章 | B.涸以为田,衍至六倍衍:扩展 |
C.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具:准备 | D.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治:整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款附以图自安复以守真定 |
B.吾为汝请鉴湖为民侵耕 |
C.韐请而蠲之酌卮酒而缢 |
D.主辱则臣死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耠“毅然不可回夺”的一组是
①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②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③不为动,益厉战守备④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⑥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西夏人服从,西边得以安定。 |
B.刘韐在越州做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这个地方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终朝廷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 |
C.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对柴宏使用了怀柔政策,并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 |
D.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韐率兵发强弩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他宁死不从,最终自缢而死。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
(2)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