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共12分)硫及氯的化合物在生产及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SO2和Cl2均可作漂白剂,但将它们按物质的量1:1通入水中,却没有漂白性,原因是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Cl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将足量的SO2通入一支装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未见沉淀生成。向该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填字母),便能产生沉淀。
A.氨水 | B.稀盐酸 | C.硝酸钾溶液 | D.氯水 |
(4)将22.4L(标准状况)的SO2气体通入1L1 mol·L-1的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在25 ℃时,向0.1 L 0.002 mol·L-1的NaCl溶液中逐滴加入0.1 L 0.002 mol·L-1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反应后的浊液中继续加入0.1 L 0.002 mol·L-1的NaI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25 ℃时Ksp(AgCl)=1.6×10-10,Ksp(AgI)=1.5×10-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得到下表实验结果:
实验 序号 |
A |
B |
烧杯中的液体 |
![]() 针是否偏转 |
1 |
Zn |
Cu |
稀硫酸 |
有 |
2 |
Zn |
Cu |
乙醇 |
无 |
3 |
Cu |
C |
氯化钠溶液 |
有 |
4 |
Mg |
Al |
氢氧化钠溶液 |
有 |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电流由极流向极(填“A”或“B”)
(2)实验4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表明负极是电极(填“镁”或“铝”)
(3)实验3 表明
A.铜在潮湿空气中不会被腐蚀 B.铜的腐蚀是会发生的
(4)分析上表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活泼的金属一定做负极
B.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
C.烧杯中的液体,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D.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其中一种非金属)
(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a kJ·mol-1,H-H键的键能是b kJ·mol-1;N-H键的键能是c kJ·mol-1。由N2和H2合成1mol NH3时可放出kJ的热量。
今有Fe和Zn的混合物12.1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共放出H2 4.48L(标准状况)。求:
(1)原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
(2)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松花蛋与明朝初年问世,其腌制配方有多种,但主要配料为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将一定比例的配料用水和黏土调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数日后可食用。
(1)腌制松花蛋的配料用水调制时,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有(不考虑粘土中物质可能参与的反应)、
。
(2)松花蛋外的糊状物经溶解、过滤后,滤液中肯定含有的溶质为和,可能含有的溶质为Ca(OH)2或Na2CO3。
(3)某同学设计下表的实验方案,探究(2)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你帮他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滤液,滴加适量K2CO3溶液 |
若出现白色沉淀 |
滤液中含Ca(OH)2 |
若无白色沉淀 |
滤液中无Ca(OH)2 |
|
②取少量滤液, |
若出现 |
滤液中含Na2CO3 |
(4)写出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有一固体粉末,可能由Na2CO3、CuSO4、CaCl2、Na2SO4、KCl中的一种
或几种,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足量稀硝酸中,发现沉淀部分溶解。
试判断:
(1)固体粉末中肯定有,肯定没有,
可能有。
(2)如要检验其是否存在,将如何操作。